未名湖畔好读书 | 唐黔:在北大的学与思
8月26日,湖南省地质院举办的青年骨干人才培训班在北京大学正式开班,全院80名青年骨干人才参训。由物化所选派的5名学员在培训期间勤于学、敏于思,深入践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未名湖畔柳丝长,博雅塔前书声朗”,物化所学员唐黔娓娓道来他在北京大学美妙的学习之旅。
感恩之情,常怀在心
一次北大行,浓浓组织情。一周的学习,2次现场教学,3次学习研讨,3次特色活动,6场专题讲座,紧凑而充实。这背后是院党委的高度重视,组织人事部提前半年的精心筹划,所领导的全心助力。
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凤娟在开班仪式上,借用《燕园情》歌词“我们今天东风桃李,用青春完成作业;我们明天巨木成林,让中华震惊世界”深情寄语青年干部,并勉励大家要志存高远,让梦想变理想;登高望远,让知识变见识;学深悟远,让学力变能力。
浓浓的组织情给了我们这次满满的收获之旅,常怀感恩才能坚定前行。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吾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在北京大学,我感受到了久违的校园生活,聆听到了思想的碰撞律动,享受到了知识的柔柔清风。
此次“私人订制”的一周学习,时间紧凑,但内容丰富,可谓干货满满。张会峰教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浅出的讲解,坚定了我内心的信念与理想之基;李全教授对国有企业资本运作和投融资创新知识数据翔实的阐述,让我懂得了资本运作背后的逻辑与策略;刘新立教授对企业风险防范和内控知识全面细致地剖析,让我领悟到企业风险防范的要领;张元鹏教授关于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独到见解,为我们指明了地质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丰富多彩的现场教学,让学员们得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北大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学术氛围,亲身体验了数智化转型和前沿科技无限魅力。
如此种种,皆是我人生路上一笔不可或缺的财富。
立足岗位,砥砺前行
坚守职责、勤勉敬业,心灵自能收获一片坦荡与无愧。
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我们穿梭于山川湖海,历经风雨洗礼,不畏艰难,勇于探索,这份对职业的热爱与执着,正是地质情怀的生动诠释。耐得住寂寞,善于跋涉,勇于攀登,是我们共同的信念与骄傲。
目前,地质行业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发展面临诸多的困难与挑战。作为一名管理者,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首要之务,是绘制一幅清晰的职业晋升蓝图,让能力与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与认可,让每一分努力都能看见希望。其次是增强职工归属感,通过精神上的荣誉鼓励、物质上的按劳分配和生活上的细致关心,让职工感受到温暖和力量。此外,适度引入竞争机制,末位者淘汰、无为者淘汰,激发潜能,促进团队整体进步,确保每一位地质工作者都能获得应有的尊重与认可,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与单位发展的双赢。
时间的车轮滚滚不息,在浩瀚无垠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每个人都只是沧海一粟,不论精彩或是平凡,皆是我们的人生。在北京大学一周的学习时光里,我深刻体会到,广博的知识、开阔的眼界、深厚的素养会让我们的人生少一些后悔,多一分坚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秉持“不染尘埃、永不褪色”的纯净之心,勇于探索,开拓进取,努力做到不染色、不褪色、有特色、很出色,让知识的光芒照亮砥砺前行的每一步。(文/唐黔 编辑/麻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