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84岁地质人的学习之思
近年来,国际竞争形势日益激烈,贸易战、科技战、舆论战、金融战和军事威胁等层出不穷,在这其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势不可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更强大的综合国力。
我国的重大科技成果源源涌流,经济建设业绩日新月异;中华复兴指日可待,前景灿烂辉煌。但还须艰苦奋斗,从中补齐科技领域中的几处短片,夯实综合国力,做到无懈可击。习近平总书记及时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瞻远瞩的战略设计,以此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
新质生产力托举中华崛起,抢占新赛道
新质生产力以高效、节能、绿色的生产过程,顺应了公众对高产优质的物质条件和文明生态的期望,开拓了新的业态和创造物质的领域,带给人民群众充实的获得感,满满的幸福感和稳定的安全感。大力构建新质生产力,正是为了增强综合国力;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可粗略地分为如下8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子核心技术,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5G通信、人脸识别等);高端装备制造业(航空装备、卫星制造与应用,轨道交通设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它处于产业链的高端,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是实现强国的关键);新材料产业(如诸多的金属、非金属材料,基础材料、关键技术材料、技术前沿材料);生物产业(生物医学工程,动植物品种改善,生态修复和生态环境优化);新能源汽车(采用电动、氢能甚至核能做动力,应用移动智能终端,匹配以新能源储备和数字空间技术);新能源(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核聚能研发进步神速,这些清洁能源的成本,已接近、部分已低于火电成本);节能环保产业(运用循环经济3R减量、回收、再利用原理,生产过程节材、节能,降低污染);数字创意产业(以数字技术为工具,实现数字、视觉体验与创意服务的创新)。
未来产业已初步确定了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天空开发,氢能制造与储备“六大方向”。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已相对比较成熟,在诸多领域已彰显其活力和能量,前程辉煌;同时为开拓未来产业作好了铺垫。未来产业则着眼于未来,具有深邃的前瞻性和不确定性,是下一波科技浪潮中的支持产业。当下,必须未雨绸缪,及时谋划,廓清发展方向,在下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抢占先机。
发挥地质之能,服务时代之需
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国上下,尤其是科技人员,务必全力以赴投入这一浪潮。各省、市相继设立了科创中心,对接国家大局,锚定创新项目。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科技的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驱动力”“三个第一”指针,要从科技领域中寻找突破经济发展中的难点、堵点,确定科技攻关的着力点。基于湖南社会环境、自然资源禀赋,我院既有的人才优势、设备资源、技术储备和产业基础,湖南地质人要积极主动对接国家大局,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选项、设题,包括与新材料、新能源有关的矿产,如锂、稀土、镓、锗等元素矿产的开发,争当“小巨人”、“隐形冠军”行业。
美国设计了石油贸易中必须用美元结算的机制,从此就有了“石油美元”一词。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中东有石油,我国有稀土。如今,石油与稀土、锂、镓等元素,在能源路上狭路相逢,我国的“双碳”目标必将卓越地、完美地实现!成功抢占新能源汽车制造等领域竞争的高地,而某些矿产元素却是新能源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材料,“矿物人民币”一词也由此问世。
“矿物人民币”登上了PK“石油美元”的擂台。
可喜的是,我国中青年精英实力雄厚。湖南地质人敢为人先,知识渊博,思路清晰,善于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可或缺的一支“宝藏”队伍。他们立足本职,勤于实践,充分发挥地质工作战略性、基础性、先行性的特点,大力引进、培养人才,组织学识渊博、具有特长、乐于奉献的人才致力创新,组织腹有理论、脑有实践经验、善攻技术难关的工程师致力科研攻关。新时代的湖南地质人生逢其时,有奉献智慧,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他们艰苦奋斗,只争朝夕,树雄心,立壮志,正以风华正茂之姿为实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诸多宏伟目标,为加强国防,惠及世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中华民族在不远的未来全面登上世界之巅而奋力拼搏!(作者系原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退休同志吴铁民 编辑/司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