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质热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笃行实干护航 “十五五”(三)
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湖南地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第一时间掀起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的热潮,结合地质工作主责主业深化思考感悟,让我们一同聚焦他们的收获与思考。
省生态所所长、党委副书记 杨世珍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高质量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这与生态所的核心使命高度契合,我们要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落实省地质院“一体两翼三支撑”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主动对接国家与省域需求,将其转化为推动生态地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立足生态所实际,重点在四个方面抓落实、求实效:一是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全力服务“美丽湖南”建设。我们将以项目为抓手,统筹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与产业布局优化,着力构建“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协调的乡村空间格局。这不仅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务实举措,更是践行“多域延展·开拓地质服务新蓝海”战略的具体行动,努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南”贡献地质力量。二是以“藤立方+”技术创新为引擎,做强做优生态主责主业。我们将持续深化“藤立方+”技术体系在边坡治理、矿山修复、水土保持等领域的集成应用,不断提升复杂生态问题的系统性解决能力,加快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态技术品牌。通过推动“生态修复+”新业态发展,进一步增强我们在生态地质领域的专业支撑力和行业影响力。三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实现量质齐升、行稳致远。我们将坚持“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并重,持续优化产业项目结构,大力拓展自营项目比例,严格规范合作项目管理,强化预算执行与绩效约束,走出一条符合生态所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四是牢记发展为民宗旨,用心用情提高职工幸福指数。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职工群众“急难愁盼”,推动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融入项目策划、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切实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断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职工。
省城调所所长、党委副书记 陈俊华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蓝图,作为湘西北地质找矿的“主力军”和城市地质工作的“先锋队”,湖南省地质院城调所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立足湖南实际,积极担当作为。
深学细悟,明晰地质工作定位。全会为做好城市地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要在战略全局中找准政治定位,在高质量发展中找准功能定位,在风险防控中找准责任定位。谋篇布局,锚定发展新路径。结合全会要求与湖南区域格局,聚焦“地质+AI”转型,实施“数字地质赋能工程”;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施“资源保障升级工程”;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实施“生态地质守护工程”。实干担当,彰显使命作为。以“三强三提”行动落实全会精神,强党建提站位,实施“党建+项目”融合工程;强能力提效能,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做实创新平台;强服务提价值,建立对接机制,服务地方重大战略部署。
站在关键历史节点,城调所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坚守找矿报国初心,践行城市地质使命,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筑牢城市地质基石。
省物化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雷建斌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排在首位的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并深刻指出,管党治党越有力,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就越坚实。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这一核心要义,将其全面融入新时代地质事业发展的具体实践。结合新时代湖南地质工作七大战略构想,物化所将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地质找矿、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文化塑造、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全过程,为推动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一是强化政治引领,把准发展方向。进一步增强“政治三力”,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切实把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稳步前行。二是探索“党建+”融合机制,服务发展大局。主动融入湖南“4×4”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保障能源资源安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扩大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做实“党建+产业”“党建+项目”“党建+服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地质产业焕发新动能。三是突出科技创新驱动,塑造核心竞争力。积极对接湖南“人工智能+”行动方案,完善“两站一室两中心一园”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整合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生态,拓展“地质+”融合应用场景,加快攻关物化探关键核心技术,加速地质装备智能化升级,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四是弘扬新时代地质文化,凝聚奋进力量。传承“三光荣”优良传统,弘扬新时代地质精神,创作鲜活文化产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增强队伍凝聚力和职业荣誉感,营造崇尚实干、奋发有为的文化氛围。五是夯实人才支撑,激发队伍活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链条机制,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为地质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省资源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 吴迎春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地勘单位的一员,我们肩负着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重要使命,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结合全会提出的“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我有五点体会:
提高站位,扛牢责任。坚决贯彻党中央部署,将找矿突破作为核心任务,以党建引领攻坚克难。创新突破,提升能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和新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升找矿能力和水平。加强地质理论研究,创新找矿方法和技术手段,积极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地质勘查领域的应用,提高找矿效率和精度。同时,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找矿队伍,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单位密切配合,协同推进。积极与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开展合作,共同攻克找矿难题,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绿色协同,确保实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勘查;加强内外协作,形成合力,以地质精神迎难而上,为资源安全贡献力量。弘扬地质精神,勇于攻坚克难。“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是地质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力量。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地质精神,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省矿调所 黄雅娜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如时代浪潮中的灯塔,闪耀着全局性、战略性的光辉。全会提出“六个坚持”原则,部署“九大重点任务”,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题主线,为我们的工作指明方向。
作为大数据中心主任兼支部书记,深感责任重大,必须加强学习,筑牢党建根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双重支撑。一是将学习全会精神纳入“三会一课”,组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让党员领会精神实质。二是深化“四强”建设,推动党员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作表率,实现党建引领与数据赋能同频共振,贡献数字力量。三是持续落实从严治党,以违纪违法案例为镜鉴,健全“小微权力”监督机制,确保权力阳光运行。四是开展“党建+数据攻坚”,在保障数据安全前提下,落实数据分级分类管理,推进智能分析应用,为决策提供精准支撑。
省水环所 傅娟
在刚刚召开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中提出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方针,地质领域科技创新关键在于人才队伍建设。我深刻认识到“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强化人才支撑”是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谋划发展要聚焦人才保障,践行责任要锚定服务宗旨。未来,组织人事工作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推进“党建+人事”工作深度融合,紧扣“人才兴地质”战略部署,构建完善“引育用留”全链条服务体系。针对人才结构现状,加大“高精尖缺”地质专业人才引进与培育力度,与高等院校共建“地质人才实训基地”,强化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深入实施“青蓝工程”,统筹安排资深专家与青年技术骨干结对帮带,以项目攻坚淬炼,加速青年技术骨干成长成才。优化“人才库”人才结构,鼓励专业人才在找矿突破等核心工作中勇挑重担、发挥专长,以坚实的人才支撑筑牢资源安全屏障,助力人才在湖南地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各展其长、建功立业。
省地信所 梁璘彬
通过这段时间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我心中充满了力量与责任感。全会绘就的“十五五”发展蓝图,让我对国家的前行方向更加坚定,也深刻意识到自己作为青年一代所肩负的重量。
作为一名青年地质工作者,我理解的“奋勇争先、实干担当”,就是要将全会精神扎扎实实地落到脚下的每一寸土地。我们的主责主业,看似是与岩石、矿产、山川河流打交道,但本质上是在为高质量发展“摸清家底”、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和地质支撑。“十五五”的征程即将开启,无论是能源资源的安全、生态环境的保护,还是重大工程的选址、地质灾害的防治,都离不开地质工作这份“地下”的坚守。
“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时代把机遇和责任同时交到我们手中,作为青年一代,我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我将始终牢记地质报国的初心,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立足本职岗位,锤炼过硬本领,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
前路漫漫,惟有奋斗。我愿用脚下的泥土和手中的数据,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南篇章,贡献一份坚实而温暖的地质力量。(文/院系统 编辑/姚 岑)




公安机关备案号: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