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书品地质人家国情怀
倾情山野家书为伴
——从家书品地质人家国情怀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代代地质人响应祖国号召,寻找无尽的宝藏。从前车马很慢,如今书信依然很远,让我们翻开跨越山野的家书,重温地质人“国.家.情”的故事。
国:地质先辈的担当
老一辈地质科学家,坚持为国报效,撑起了中国人的脊梁。这是黄大年1984年在新疆野外写给父母的信:
您们好!
计划9月初去北京,碰头结婚,她正忙着做家具,我没时间顾及,她一手揽了过来。
这里看不见树木,乱石锋利得很,新发的登山鞋不几天就磨了几个洞。这里正在进行金矿会战,好几个地质大队,都挤在这600多平方公里的地区。狂风烈日照样顶着干,每个班都排上一两个女钻工,像男同志一样也很能吃苦。
寥寥百字,黄大年谈得最多的不是家事,即便婚姻大事,也只用了一句“碰头结婚”,这是先辈们的担当。
家:地质父辈的坚守
70多年来,湖南地质父辈们,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坚守诠释忠诚,看看写给天堂父亲信中他们的模样:
父亲:
您在天堂是否安好?!好想这封家书能带去我无限的思念……
记忆中和您在一起的日子屈指可数。其实地质人就是这样——。记得您经常顶着烈日,在工地上埋头苦干,除了用方言小声说:“太阳真恼火!”,就继续干着手中的活。直到我15岁那年,您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最后那一刻,还惦记着那个未完成的钻孔……
想念您那慈祥的脸;回想和母亲相依为命的日子......如今家人都很好。如果有下辈子,还做您的儿子……
有钻塔的地方就能找到他们,也许不能常年回家,却给了我们最浓烈的爱,这是父辈们的坚守。
情:地质后辈的传承
新时代湖南地质青年继续坚守,传承着父辈使命,无悔这青春年华。这是一封十年爱情的倾诉:
亲爱的娟:
结婚十年,鲜有时间促膝长谈,借这几纸信,与你倾诉。真心想对你说一句:辛苦了,老婆!
刚结婚时,我被派往贵州。项目驻在深山,为了能和你说上一句话,我每天要走5公里,翻两座山,找到一点信号,然后打开手机备忘录,把早就编好的信息尽快地发送给你。年底刚和你短暂相聚,我又被派往更加遥远的新疆,从此不只是信号阻隔,更有时差阻碍——我傍晚下山归来时,你却已在深夜......
再看一封写给母亲的家书:
妈:
见信平安,这段时间承担了国家三普分析测试任务,和同事们加班加点,过年后就几乎没有休息过,也很久没有回家了。
您总唠叨我要这里注意、那里注意。我知道,您是担心我从事放射性检测工作有风险。您放心,我们会保护好自己,看来要多开展一些核科普工作,呵呵,不让大家谈核色变。
好了,先不多说了,您要好好照顾自己,我也会努力工作的。
一封封信笺,纸短情长,明月长随,山风常伴,这就是地质后辈的传承,也是新时代湖南地质的未来与荣光。
(分享者:核应用中心、资源所、地信所职工 文/赵胤淳 马 杰 编辑/姚 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