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建工作 > 清廉地质

清泉润青山 忠诚铸初心——记省地质院城调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主任张弛

在湘西北的崇山峻岭与洞庭湖畔的湿地之间,总能看到一个戴着安全帽、踩着胶鞋的身影穿梭于地质灾害隐患点、生态修复现场和治污工程一线。他就是湖南省城市地质调查监测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主任张弛——一位来自山西的“湖南通”,用十九年时间扎根三湘大地,将清廉本色融入每一寸土地的治理与守护中。

“地质人的账本,要经得起山风的检验”

常德石板滩生态修复项目现场,张弛蹲在被污染水注满的堰塞湖边,用竹竿拨开浮萍,仔细查看水质传感器数据。“污染源定位不能有丝毫偏差,每一分治理经费都要花在刀刃上。”他常对团队如是说。作为部门负责人,他坚持亲自参与项目,更是习惯将招标流程、资金使用情况张贴在部门公告栏,主动接受大家的监督。一次,市里某供应商试图通过“打点关系”换取生态草甸供应资格,被他当场拒绝:“地质人的账本,要像岩芯样本一样干净透明。”最终,项目为地方政府节约成本超2000万元,换来了石板滩周边地下水质从Ⅴ类提升至Ⅲ类的蜕变。

在张家界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地灾防治工程中,他创新采用“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替代部分高成本人工勘察,节省财政资金300余万元。当施工方暗示“技术优化费”可以“灵活处理”时,他直接将技术方案提交专家评审会公开论证。“地质工作容不得半点水分,廉政建设更不能有‘死角’。”他连续五年获评“优秀党员”。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比发多少论文都实在”

从山西黄土高原到湖南喀斯特地貌,张弛带领团队跑遍常德、张家界的几十个乡镇。在石门县壶瓶山地灾隐患排查中,他带头攀爬垂直落差800米的悬崖峭壁,发现并处置危岩体23处,使当地村民告别了“睡觉听石头滚”的日子。他也从不给老乡添麻烦,当地老乡看他辛苦,喊他吃饭,他总是笑笑说“吃过了,吃过了,谢谢!”,同事回忆:“张主任的登山包里永远装着三样东西——地质锤、放大镜和干粮”。

面对常德市鼎城区地下水污染防控的复杂难题,他连续半年驻守现场,带领团队打出试验井13口,最终提出“分区防控+生态拦截”的解决方案,避免了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项目验收时,一家合作单位偷偷往他的记录本里塞购物卡,他发现后立即退还,并“地质人脚下有泥土,心中更要有戒尺。”

“清廉不是清高,是让百姓摸得着的安心”

在慈利县地灾搬迁安置点选址工作中,张弛顶住压力否决了某企业推荐的“风水宝地”——那里实为滑坡体隐患区。“宁可被骂‘不近人情’,也不能让群众住进危险区。”他带队重新踏勘,最终选定安全区域,并推动建立全省首个“地灾搬迁+生态茶园”模式,帮助村民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如今,安置点的茶山上竖着一块牌子:“此地无黄金,唯有清风来。”

十九年来,张弛主持完成水文地质调查项目22项,生态修复工程15个,节约财政资金超5000万元,却从未报销过一次超标差旅费,没接受过一次违规宴请。他的办公室里,最显眼的是墙上挂着的湖南地质图和湘西北水文地质图。他说,“我的初心,就是让每一滴治理过的水都清澈,让每一寸修复过的土地都踏实,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安心。”

在短暂的交谈中,张弛的手机不断响起,全是中心职工和村民的电话。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明天就到现场看看。”这位把湖南当故乡的山西汉子,用脚步丈量山河,用清廉守护初心,正如他笔记本扉页上写着的座右铭:“地脉连民心,廉心筑山河。”(文/城调所·谷文昌  编辑/姚 岑)

清泉润青山 忠诚铸初心——记省地质院城调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主任张弛

33806784

foot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网站标识码:4300000027
ICP备案号:湘ICP备2022025797号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单位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中路三段106号
联系电话:0731-89686039     邮编:410014
公安机关备案号: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号

  •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ICP备案:湘ICP备2022025797号

  • 联系电话:0731-89686039

    公安备案: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