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建工作 > 文明创建

一位湖南地质老人的亿元慈善路:从深山矿脉到人间星火


在湖南益阳岳家桥镇蜿蜒的乡间小路上,经常能看见一位银发老者的身影。89 岁的彭顺超步履稳健,时而驻足询问乡村建设进展,时而走进母校益阳一中与学生亲切交谈。这位湖南省地质院首批“五老”成员、省城市地质调查监测所退休党员,曾用地质锤叩开伏牛山、太行山矿脉,如今用爱心在贫困山区 “勘探” 希望。他累计捐资超1亿元,照亮了上千名寒门学子的求学之路。​

踏遍山川,心怀薪火

“在深山坚守,地质事业磨砺人生意志”

1936 年,彭顺超出生于益阳的一个贫寒农家。少年时期两度辍学的经历,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品格和顽强求知的意志。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彭顺超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地质探矿系地质测量与找矿专业。1964年毕业后,彭顺超被分配到冶金工业部冶金地质勘探公司601队,1972年调入湖南省地矿局414地质队(现整合为湖南省城市地质调查监测所)直到退休,他将整整三十载光阴,悉数奉献给了地质事业。

从河南伏牛山的陡峭岩壁,到太行山的苍茫沟壑,再到湖南雪峰山的密林深处,彭顺超和队友们风餐露宿,用双脚丈量土地,用汗水浇灌理想。那些年,他们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匮乏的物质条件,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艰巨的地质勘探任务,为国家资源安全保障作出了突出贡献。


“地质工作虽然艰苦,但它磨砺了我的意志,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彭顺超回忆起那段岁月,眼中依然闪烁着坚毅的光芒。正是凭借这份执着,他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勘探任务,为当地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以队为家、以队为荣”信念深深镌刻在他的骨子里,也铸就了他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的品格。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多次荣获队、局级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及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成为了地质队伍中的佼佼者。

耄耋躬行,善途万里

“助寒门改变命运,一生中最有价值”


1999 年,已从地质岗位退休6年、时年63岁的彭顺超,凭借地质人特有的严谨与坚韧,成功创办“银剑”典当公司和“银剑”拍卖公司,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闯出一片广阔天地。年少时因政府关怀和社会资助得以复学的经历,让他始终铭记“教育改变命运”的信念。1996 年,他参与创立湖南省慈善总会,开启教育扶贫之路,立志为国家培育更多的人才。

在助学过程中,彭顺超始终坚持亲力亲为。“彭老总是认真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家庭情况,确保能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 光明日报社记者龚亮回忆道。2007 年,从益阳市箴言中学考上大学的龚亮获得彭顺超每学年 4000 元的资助,这笔持续四年的助学金,成为她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即便在公司遭遇经营困境时,彭顺超也依然坚持按时发放助学金。“彭爷爷的资助对我和我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如今已是湘雅医院副教授的唐医生回忆,当年她和两个兄弟姐妹都要上大学,正是彭老的资助让这个农民家庭渡过难关。


几十年来,彭顺超累计捐资超1亿元,资助400余名学生,其中178名获得重点帮扶,180余名孤儿从小学开始资助直至走入社会。他设立的 “顺超杯” 助学励学公益基金,连续十余年助力益阳学子成长。这些善举为他赢得了诸多荣誉,2004 年、2006 年被评为 “湖南省十大慈善家”,2006年还获得了 “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 及 “第二届中华慈善人物” 称号,2007 年元月他在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接受了这两项荣誉的隆重颁授。但在彭顺超看来,最大的成就是“看到寒门学子改变命运”。

彭老的善心惠及更广。他参与发起的“百万扶贫济困”行动惠及600户困难家庭,在重大自然灾害时慷慨解囊,对留守儿童和老人给予特殊关爱。他的公益善举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真正诠释了大爱精神。

老骥伏枥,不忘初心​

“只要还能走,就要当引路人”


走进彭顺超的家,最显眼的不是荣誉证书,而是整齐的工作笔记和详细的助学档案。每份档案都详细记录着受助学生的成长轨迹。“慈善不是功绩,而是本分;名利不是追求,初心才是根本。” 彭顺超常说。这份坚守离不开良好的家风传承。彭顺超的妻子卜爱贞,是他慈善路上最坚定的支持者。2014年,卜爱贞患病期间写下的《战瘤记》,字里行间透着乐观与坚强。儿女们耳濡目染,也都热心公益,一家人和睦向善,让“乐善好施”的家风代代相传。

从青春年少时的地质勘探,到耄耋之年的慈善助学,彭顺超始终保持着奉献社会的初心。在近期湖南省地质院的慰问人员到访时,老人坚定地表示:“只要身体允许,我就要继续资助更多学生,当好他们的引路人。”这份精神,如今正在受助学子身上延续。湘雅医院唐医生说:“彭爷爷教会我的不仅是感恩,更是一种大爱的人生信念。”如今,她将这份信念化作行动,坚持为患者提供免费健康咨询。《光明日报》记者龚亮同样感念:“彭老教会我在纷繁世事中守住初心。”从湖南乡村到五湖四海,彭顺超播撒的爱心种子已生根发芽,成为照亮社会、温暖人心的点点星光。

这位从益阳山村走出的老人,前半生以地质锤叩问大地,后半生用爱心温暖人间。他用六十载光阴,在地质勘探与慈善助学两个领域都镌刻下坚实的足迹,诠释了专业精神与社会担当的完美统一。这种知行合一的人生境界,为青年一代将个人理想与社会价值相结合提供了历久弥新的精神指引。(文/麻 婧图/省城调所  受访者提供  编辑/麻 婧)

一位湖南地质老人的亿元慈善路:从深山矿脉到人间星火

33723149

foot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网站标识码:4300000027
ICP备案号:湘ICP备2022025797号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单位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中路三段106号
联系电话:0731-89686037     邮编:410014
公安机关备案号: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号

  •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ICP备案:湘ICP备2022025797号

  • 联系电话:0731-89686037

    公安备案: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