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神仙粥”
“神仙粥”药膳,古来有之,种类繁多:元代“神仙粥”、敦煌“神仙粥”和广东“神仙粥”等。它们的组方也不尽相同,略有差异。本文谈元朝“神仙粥”。
相传,元文宗图帖睦尔一次南巡,偶感风寒,随行一太医煮粥献上,文宗食后,精神烁然。文宗问太医:“此为何物?”太医脆奏:“神仙粥”是也。
当时太医的组方是:糯米1~2两、连须葱白5~7根、生姜1钱、醋10~15毫升。
具体制法:将糯米淘净后和生姜(去皮切片)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烧开后用文火熬成粥,起锅前2分钟加洗好的连须葱白和备好的醋,和匀即成“神仙粥”。趁热服下,吃好后盖被入睡,以微微出汗为最佳。
“神仙粥”的功效有:治伤风、感冒、杀菌、开胃、提神、安神的功效,还能治膝关节炎、内风湿、心脑血管、肝炎、痔疮以及一切炎症等。尤其对风寒引起的头痛、浑身酸懒、四肢无力、发热等病有特效。但对怕热不怕冷、高热烦躁的风热感冒病人(即所谓的“热感冒”)不适用。此外,“神仙粥”还可以定性地测知高龄病人的生命力强弱,若遇到高龄病人得了严重的风寒病(不是“热感冒”)可用“神仙粥”试之,若能吃下一些“神仙粥”,说明生命力还强,有救!因为“神仙粥”属辛酸之物,真正的重危病人,嗅之难受,还怎能下咽?能吃此粥者,说明病者生命力还未到尽头,慢慢调治,还有希望。
采用“神仙粥”治病,还应注意以下5点:
1、“神仙粥”组方严谨,方中药量不能随意变动,也不能按民间流传的“神仙粥”歌诀用药,药量必须按方中要求配药;
2、连须葱白是指葱兜兜,包括须根,而且指的是火葱(炕葱),不是四季葱和北方大葱,更不是洋葱;
3、生姜指的是老姜(至少是当年老姜,因元文宗南巡时间是岁末),而且要去皮、切片才能发挥生姜作用,因为老姜去皮属热性,留皮属中性;
4、若遇“热感冒”病人,不能用“神仙粥”治,否则会越治病越重。
5、“神仙粥”组方虽严谨,但临床应用,还是可以酌情而定,如风寒引起的重感冒病人,若出现嗓子嘶哑,呕吐咳嗽带痰等症状时,可以在“神仙粥”中加少量食盐,以提高消炎止咳作用;对小孩和高龄病人,用“神仙粥”治病,可以加适量的红片糖,既能使病人容易喝粥,又能提高润肺、调节脾胃的作用。
“神仙粥”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养身的药膳,尤其是老人和儿童食之养身有益,比八宝粥更胜一筹,特别是春冬二季食之更佳。(文/407队·赵代珍 编辑/苑湘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