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在隔离的那段日子
无处安放的额外假期
2020年,一个全国人民难忘的春节。我们一家原打算先在湖北婆家过年,初二回四川娘家,然而却被一场猝不及防的疫情彻底打乱了,不得不搁置所有的计划。电话那头,妈妈说,“你们今年别回来了,家里抗击疫情抓得紧,外来人员每天要向区里医院报体温,好麻烦哦…”纵然归心似箭,也一筹莫展。
大年初一,我们所在的湖北京山县各村村路被拦截中断,想去哪儿,都插翅难飞,一家人好似“困兽”,成天捱在家里。一天早上,被单位电话告知:“看疫情发展的态势,暂时不用回单位!”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时间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走着。我真希望疫情快点过去。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渴望着上班。
婆婆是省吃俭用的典范,过年就买了点肉,家里也没再多存货。我提前购置的年货早被一家人吃个精光。加上来拜年的妹妹一家9口人,一天三顿饭,可愁坏了煮饭婆。刚开始,我还庆幸农村地里有菜,柜里有米,一个月过去,每天萝卜白菜不换样,馋的孩子们到处找糖吃。城里有专门物资配送,在乡下既没有物资配送,更不能上街采购,关键时期只能忍一忍。家里面粉、白糖奇缺,我在网上搜索各种美食制作视频,却越看越馋。记得小时候馋了,妈妈就给我炕饼子吃,真想不到在物资丰富的当下,让我着实回忆了一把童年。
疫情一天天变得严重起来,活了大把岁数,从来没有见过这大阵仗,诺大的武汉竟成了孤城,仿佛疫情给人们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使一切瞬间停摆,为了战胜疫情,经济损失在所难免。各大自媒体不断有揪心的报道:有武汉一家出门旅行,却遭遇酒店拒接,在外地流浪了半个月的;有菜农的菜烂地里,城里人却无菜可买的;车水马龙的街道在封城后显得格外冷清,人满为患的地铁现在空无一人;所有宴席活动,登高集会统统取消;乡村中不知道沿袭了几个世纪的乡镇赶集风俗也被迫中断,出个门都感觉是给国家添乱……
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时,从武汉到全国,从湖北到各省,每一地都在阻击新冠病毒的蔓延。我们搁家里躺着就能给国家做贡献了。原本梦寐以求的长假却让我倍感压力。每天清晨,不到7点阳光准时从窗户照射进来,没有闹钟,没有美容觉,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当天的新增感染人数。随着其它各省的疫情数据好转后,湖北省内仍处于高风险区,解封的日子变得遥遥无期,以至于后来大家都麻木了,索性不看新闻。那些日子里,刷抖音、刷微博,刷得心烦意乱。可当我看到战役英雄的付出,各地各业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时,心中的焦虑、压抑被感恩、感动、感慨之情统统赶走。
这些年,从未有过如此漫长的等待,从大寒到立春,从雨水到惊蛰,每一天都在盼望确诊病例的清零。即使立春了,也春寒料峭。大雪纷飞,覆盖在田野上白皑皑地一片。幸运的是,阴霾逐渐消散,天气好转,一家人不再围在炉子边上烤火了。天真烂漫的小孩们玩的不亦乐乎,烧稻草,拉柴火,挖野菜,农村就是小屁孩释放天性的乐园,相比城里人隔空喊话惬意太多。在湖北隔离期间大多是晴天,风呼呼地刮着,仿佛要把春姑娘吹来。几夜春雨过后,房前屋后的樱花、桃花、野花争奇斗艳,它们可不在乎什么冠状病毒,日升日落,照样在阳光下姿意绽放。
农村人烟稀少,我们带着孩子山里爬,田里窜,赶鸡玩。突然发现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慢下来的生活节奏,为何要徒增焦虑?平时我们背着行囊一站一站地不停奔跑,时间被工作、生活填得满满当当,早上忙着挤公交,上班忙着处理文稿,下班忙着照顾孩子和家人,周而复始,筋疲力尽。这次,终于有了一次与自己对话的机会,与自己独处的闲暇。当你慢下来,用心去感受,用爱去体会,远方不远,生活即是诗。
隔离酒店的温情
在广大医护人员舍生忘死地努力下,感染范围得到了控制,终于实现了清零的目标。长达52天的假期,随着湖北各地迎来解封的喜讯,结束了!没有谁比我们更懂得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意义。可能期许、等待得太久,我们热泪奔涌,抑制不住激动,难以入眠。次日一大早收拾行装准备回程。一路驾车,即使遇到服务区也不敢稍作停留,自律的行为是来自于对规则的敬畏,连续6个钟头100公里时速驶向娄底...
在高速上我就开始和所在社区负责人联系报备,了解需到防疫指挥部管理的恒丰酒店进行为期14天隔离。6个小时后,我们由农村自由散漫的田野走进几平方米的狭窄空间,虽然难以适应,本着对同事和邻里负责,如期隔离是责任,也是义务。
酒店房门外的护士隔空喊话:“402,开饭啦!”护士们一天喷洒8次消毒水,味道浓郁得让人头疼。整天数着日子过,湖北老乡们都在微信群里互相加油打气。甚至,418房的高大哥过生日,家人专门为他准备的大餐和生日蛋糕送错到我房间。在群里大家一起为他送上祝福,特别的日子里,大家显得格外感慨和温情。防控政策逐渐宽松,可能是大面积解封的原因,一时间湖北籍回娄隔离对象太多,通过两次核酸检测后,提前结束了集中隔离,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打开家门,久违的家映入眼帘,金鱼死了,冰箱储存的苹果坏了,阳台上晾晒的衣服落满灰尘,两个月的隔离期,恍如隔世。经过一番整理打扫,呼吸到自由的空气,从来没有如此深刻的体会,我的小家竟这么美丽!(文/418队·若闻 编辑/苑湘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