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建工作 > 地质文化

风雨兼程心飞翔——支援服务测绘院常宁房地一体项目随想

6月5日上午,在从常宁回湘潭的路上,望着车窗外闪过的山丘、树木、蓝天、白云,我陷入到回忆和沉思中。两周前,我响应大队支援项目一线复工复产的倡议,报名来到了支援服务常宁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项目部。12天中,我收获了很多,即便此时离开了那里,内心的不舍和回味一时难以平复。

(一)

依稀记得,那天,经过近3小时车程,我和办公室彭丽娜来到常宁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项目部,一栋位于新河镇临近湘江边的三层民房。初夏的天气,还是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一阵暴雨袭来,让我们感到措手不及。但是,湿润略含泥土味的空气,让人顿感清新。

到达已是中午12点多,迎接我们的是项目部负责人刘欣,一个身材高挑皮肤黝黑,架着眼睛、非常精神的河南小伙子。未来得及寒暄,他便急忙领着我们走进了邻近项目部的定点食堂---一个农家堂屋,堂屋里摆着3张圆桌,一张方桌。一窝蜂拥进约30个人(据悉是经培训合格后新聘任的外业人员),他们一进门便开始去堂屋最里面靠墙壁的桌子上拿碗盛饭。刘欣招呼我们自已拿碗,随便就坐,准备吃饭。

圆桌上四个不锈钢的小盆盛满了水煮豆角、凉拌海带、油淋辣椒皮蛋、丝瓜蛋汤。简单的菜品,味道也比较单一,可身边的小伙子吃得很香,大口大口吃完一碗再续上一碗,我们俩位新客还没来得及反应,他们已吃完匆匆地走了。我也跟着小鸟啄食一般的吃起来,但没什么口味。

饭后,负责安全和内部管理的项目部何放萱,高瘦的身形,和刘欣一样,一个90后的年轻人,带着我们从定点食堂回到项目部,也是安顿我们住宿的地方。路上,雨歇了,风好像也停了,太阳钻出云层,湿热的感觉慢慢袭来。刘欣和小何为我们介绍了项目和生活基本情况,询问我们还有哪些生活上的需要。

从刘欣介绍中,我们得知,该项目是测绘院疫情爆发复工复产后的第一个项目,全院上下非常珍惜,高度重视。项目涉及到两个镇子,42个自然行政村,5个社区,确权登记房屋约3.9万宗,工期紧,人手少,任务重。言谈中,感受到了项目任务对他的压力,不免为他担起心来,也让我更加明确自己的此行的目的和使命,是支援服务项目一线,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稍作安顿后,我们便上二楼项目部,准备接受工作任务---学习内业操作。

二楼是一层两室一厅的房间,卧室即员工寝室。客厅是工作间,约20平方米,中间3对桌子两排对摆,靠窗和靠门处又各摆一张,合计8张办公桌,上有8台电脑,5位内业人员正在绘图。我们进门,小何把我们一一介绍给大家。这些正在画图的五个人,是四个小伙子和一位女生。小何又为我们指定一名“老师”,教我们画图。我们首先观看软件教学视频,第一遍过后,头脑还是一片空白,畏难情绪涌上心头,再看看旁边的“老师”,手指快速敲击键盘,只听见几声键盘声响后,一幅图便出来了。这难与易的对比,让我们压力增大。“老师”们似乎看出我们的心思,安慰道:没关系,第一遍看视频,确实会有些生疏,多看几遍,就好了,等你们看完视频,再看我们画几幅就会好很多。

晚上七点后,外业工作人员陆续来到项目部。他们在白天奔波了一整天,带着一身疲倦归来,还来不及跟家人通上一个电话,就赶到项目部提交白天的工作资料,同时要与自己搭档的内业人员沟通房屋测量和绘制草图中的疑点难点,拷贝第二天外业绘图资料。刘欣负责与每组外业人员一对一交流进度、质量和安全,发放蚊香、雨伞、风扇等生活物资,间或与内业人员讨论结构复杂房屋宗地图的绘制,还要与当地自然资源局汇报项目当日进度。外业人员,陆陆续续,来来往往,这个房间“热闹”的场面持续到晚上11点,方才结束。

跟着项目部的作息时间,我和小彭也临近12点入睡。一天下来,既疲倦,又兴奋,还有一泓浅浅的离愁。

(二)

对室外作业内容的感知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第二天上午,经半小时车程,我们跟随萨哥(测绘院副院长陈寅萨)、小何来到镇上一个村子,组织村长、组长开展房屋确权登记前的培训工作。培训中小何为大家介绍农村宅基地和集体用地确权登记流程,并为与会人员答疑解惑,宣讲这项工作对于农村发展、保障农民权益的重要意义。平时看似低调、随性的小何,此时变得成熟和干练。

随后,我们跟着萨哥、小何与邻村的外业组曾岑汇合。此时,正当烈日悬空,草帽下的曾岑被晒的黝黑,背上汗水浸湿了衣服,额头的汗珠也快迷糊了双眼。他一个人手持激光测距仪正在丈量村里一户老翁的房屋,另一人负责记录数据。房屋结构不算复杂,曾岑与搭档在房前屋后测量好长、宽、高等基本数据后,便开始绘制草图。草图绘制完毕,曾岑与老人沟通,采集权属人信息。可是,老人对于房屋的所有权分配,要与两个儿子沟通。待老人确定权属信息后,才算完成一宗房屋的权属登记。随后,在火辣的太阳下,他们沿着田间小路去往下一家。

返回项目部的路上,突然下起大雨。我内心有点小庆幸,这场雨可让这酷热的气温有所缓解,也让挥汗作业的外业人员停下脚步,稍作歇息。晚饭时分,我们照旧去定点食堂就餐,仍是简单的四个家常菜,我们吃起来却感觉味道很好,吃得比平时要多。

晚饭后,我们到湘江边散步。越过江面望向夕阳余辉,天际有一抹晚霞,红焰似熟透的苹果。暖风徐徐吹着双颊,江水缓缓向北流淌。在那一刻,我们忘却了城市里的忙碌和喧嚣,陶醉在乡村的宁静之中。

(三)

风雨过后,方能见彩虹。

得知我们项目人员紧缺,房东阿姨和邻居大伯便推荐了受疫情影响,滞留在家的年轻人、大学生给我们。萨哥协调沟通,筛选符合条件的人加盟项目工作,人手不足的窘况得以缓解。我们为此感到高兴,这真是两全其美的办法,不经意间,项目部为因新冠肺炎疫情而不能外出务工和上学的年青人提供了临时就业机会。

人手充足了,我和小彭商量着为大家做点后勤工作,做一顿饭犒劳辛苦的弟弟妹妹们。论做饭,我们并不擅长,但想着大家其乐融融吃一顿我们亲手做的饭,觉得意义非凡。说干就干,为方便起见,我们就借用了项目部房东一楼厨房和堂屋实施我们的计划。从设计菜单,到六点早起买菜、洗菜、切菜、配菜,一道道工序下来,对我俩来说,着实不轻松。我们对于食材用量、厨房用具的把握也不准。看着在厨房手忙脚乱的俩个人,房东奶奶主动招呼我们,用当地方言,与我们对话,虽然双方沟通不很顺畅,却能用肢体、表情语言表达到位。奶奶慷慨地拿出自己的鸡蛋、黄瓜、煤灶、电饭煲给我们使用。

奶奶的赞助,保证了这顿饭成功完成:七菜一汤,摆在圆桌上,内心有满满的成就感。我们诚邀房东奶奶一起吃,却被她婉拒。从她的方言中,我大概读懂,她认为这一群年青小伙子不容易,每天早出晚归,日晒雨淋的,一身的汗,很辛苦,他们食量大,这些饭菜肯定还不够。

晚上,我和小彭协助项目部统计内外业工作量。看着墙壁上工作进度图,标志着已完工村子的小红旗,渐渐的多了起来,我们感到非常欣喜。

“哒哒哒”,思绪被落在车窗上豆大的雨滴打断,下雨了。“叮”收到项目部刘欣发来的感谢短信。从他的文字中,我能读懂他真挚的感激之情,也看到了一名地质测量人员,内心对这份事业的坚守,感受到这群年青人身上的压力、肩上的担子和心中的责任。

作为一名在地质队工作近8年的我,没有真正体验过地质人野外项目的生活,谈何对这个行业、这份事业的热爱,又如何去做好机关服务实体一线的工作。这份经历,让我收获良多。

人生路上,经历风雨是难免的,更是常态。常言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成功的事业和幸福人生属于那些敢于乘风破浪、心怀崇高梦想的人。

家了,太阳也出来了。(文/二总队·史晶  编辑/苑湘宁

风雨兼程心飞翔——支援服务测绘院常宁房地一体项目随想

24627068

foot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网站标识码:4300000027
ICP备案号:湘ICP备2022025797号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单位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中路三段106号
联系电话:0731-89686037     邮编:410014
公安机关备案号: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号

  •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ICP备案:湘ICP备2022025797号

  • 联系电话:0731-89686037

    公安备案: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