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 坚决打好高原煤矿钻探第一仗——二总队水城县纸厂乡希望煤矿地质钻探项目探班记
水城县纸厂乡希望煤矿地质钻探施工项目是有色二总队首次承接贵州的钻探项目,也是首次尝试煤矿钻孔施工。项目位于贵州六盘水,工期40天,项目组主要人员8月11日进场,18日开孔至今,ZK103进尺216米,共见煤矿16层,最厚达2米,合计20米;ZK402已进尺315米,设计孔深500米,预计还有一周可以终孔。为了解项目的生产、生活情况如何,9月16日,我随队检查工作组走进了六盘水项目工地。
六盘水,人称凉都,因其夏季凉爽而闻名,但到了秋冬两季,凉都的凉就变得让人难以忍受。沿着盘山公路盘旋而上,随着海拔高度不断上升,温度随之降低。我们的车在山上大概行驶了半个小时后,就远远地看到了项目部。到达项目部,我手表上测量海拔高度的数字定格在2306。一下车,我就吸了一口寒气,浑身上下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早上从湘潭出门时还穿着短袖,到了工地仿佛已经是冬天,气温估计10摄氏度不到,天空还飘着不大不小的雨,感觉更加寒冷,我们赶忙把随身带的衣服统统穿上。
项目负责人邓国标看到我们来了,笑着向我们招手,但我差点没认出他来,因为本就长得瘦小的他,感觉又小了一大圈。邓国标是侦察兵出身,立过战功,虽已年过半百,在单位里却比很多年轻人都有朝气,脸上总挂着自信而谦逊的笑容,大家都喜欢亲切地称他“标哥”。眼前的标哥,看似轻松却难掩疲惫,明显苍老了许多,眉宇间透着一丝愁容。“9斤”,标哥吸了一口烟,笑着打趣着自己,“压力大诶,来了一个月瘦了9斤。”我有点疑惑,项目的两个钻孔都还算顺利,究竟是什么事把标哥愁的一个月瘦了这么多?
我们跟随标哥参观了项目部。这是一栋已关停煤矿厂里废弃的2层小楼,一楼依次是会议室、厨房和食堂,职工住在二楼。穿过职工宿舍,眼前的场景有些令人难以置信——宿舍各个房间窗子大多残缺不全,寒冷的过堂风夹杂着细雨呼啸而过,每个房间都如同深窖一般冰冷潮湿,如果不是床上都铺着厚厚的被褥,我很难相信这不避风雨的房间是能住人的。三间狭小的房间面积均不足20平米,每一间都挤着6张床排成两排,中间窄道勉强可以过人,屋内横七竖八的扯着铁丝,挂着换洗的工作服,窗台摆满了解放鞋,天气如此潮湿,不知何时才能晾干。有一间房里睡着一个工人,裹着厚厚的棉被蜷缩在窗边的床上,任凭寒风在头上肆虐,他睡得很沉,丝毫没被我们的说话声吵到,想必是昨晚上了夜班,劳作一宿没合眼。
标哥的房间在二楼最里面一间,一张窄窄的床上,整齐叠放着棱角分明的被子,一张破旧却一尘不染的桌子上摆着钻探相关的书籍以及其他资料,旁边放着一个翻开的本子,上面写着“业务联系花名册”,记录着当地材料采购和零件加工的联系方式。房间的窗户已没了玻璃,一条旧床单四个角钉在窗子周围的墙上,用来遮风挡雨,有一角已被寒风撕开,吹得噼啪作响。我们稍坐片刻,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后,便动身去了机台。
钻探机台斜立在半山腰的路边,因为是斜孔,机台没有篷布,想必阴雨连绵的天气一定给施工带来了很多麻烦。ZK103已经准备终孔,6、7个师傅在机台忙活着,为测井做准备。狭小的场地旁整齐的摆放着钻杆、套管等材料,泥浆池也不算大,只有4平米左右,周围设有栏杆,上面挂着“小心坠落”的警示牌。因为场地在山腰,又下着雨,雨水顺着冲刷出来的小沟不断流进泥浆池。
在机台,我们见到了队海外院副院长温高原。由于海外院工作暂未全面开展,而钻探公司人手紧缺,钻探出身的温高原被派来此协助工作。此时的他头戴安全帽、身着军绿色棉衣和蓝色工作裤,浑身上下都是黑漆漆的油污,正和几位工人搬运电机零件,时不时和工人说着什么。从工人口中得知,钻孔刚开机的时候,2个机台同时施工,由于时间仓促,人员配备还不整齐,少了一个班长代班,温高原毫不犹豫顶了上去。他作为“老钻”,不仅是项目管理人员,也是项目的钻探技术骨干,自己又带着一个班进行钻探施工,可谓身兼数职,常常奔波于两个机台之间,忙得不可开交。项目是2班制,每班12个小时,因此他时常是忙到半夜,第二天又起早带班。一次,他带白班,忙了一天正准备下班时,另一台钻机下钻不顺,扫孔受阻,他丝毫没有犹豫就赶往故障现场协助指导施工,一直忙到凌晨2点多,才终于解决难题,钻探工作恢复正轨,他这才回宿舍休息,第二天清早起来,又继续带早班。
由于对当地地层不熟悉,钻探工作开展得十分小心,再加上地层都比较破碎,非常容易发生垮塌,一旦垮塌又要重新扫孔,会造成工期的延误,最严重的是工期越长遇到的问题就越多,地层破碎的钻孔,讲究速战速决,丝毫不敢有怠慢。因此,项目部有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不管是处理什么样的事故,停机时间不能超过12小时。9月10日晚上8点,钻机离合器损坏,设备拆卸、故障分析、零部件订货一气呵成,又连夜赶往六盘水市里加工零件,终于在凌晨2点赶回到机台,安装过后,钻机又响了起来。
“少停一分钟就多一分保障”,温高原认真地说:“这不仅是我们第一次在高原打钻,也是第一次打煤矿钻,地层以泥质砂岩和泥质页岩为主,不敢轻易停机。我们必须先把这两个孔打好,才有机会争取更多的业务。”“苦是苦了点,但是还吃得消”,聊到工作开展存在的困难时,他则轻描淡写地讲道。标哥补充说:“下一步,重点就是保持好每天的进尺,然后稍微改善一下项目部的条件,争取在冬天到来之前把窗子都补好。”
原来,看似进展顺利的项目工作并没有想象得那么轻松,一切成果其实是标哥、温高原以及全体项目人员与时间赛跑、与故障对抗、与天气周旋,克服重重困难换来的,取得的每一寸进尺、每一段岩心,度过的每一个小时、每一个班、每一天,都不容易。一瞬间,我明白了标哥一个月瘦那么多的原因。万事开头难。我们坚信,在项目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必定能打好二总队这高原煤矿钻探的第一仗。(文/徐祥雨 图/徐祥雨 温高原 编辑/邹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