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孤独处拥抱自己
同一个世界有着同样的梦想,历史传承至今,昨天已成为了汗青,明天是心中美好的神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最深层次的内涵就是在最孤独处拥抱自己。不管是国画、书法、写诗、饮茶、古琴,大多都是一个人就可以干,或者说更适合单干。一个人的时候,既有“雪夜闭户读禁书”的快乐,有“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洒脱,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轻松,也有“小弦切切如私语”的宁静,还有在那人踪灭的万径,只剩下雪掉落的心声。
有的人喜欢扎堆人群,完全受不了一个人的冷清。还有人,譬如我,更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个性简单,不想让日子太复杂,我可以一个人吃饭、逛街、工作,全程自娱自乐,乐在其中。处事时,会更加爱憎分明,遇到事情了也更倾向自己做决定,很少会去问别人。我理解的国学,是怎么跟孤独好好相处。记得在张吉怀铁路项目那一次,我独自一个人在异乡的夜里,醒来突然看见了月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古诗突然映上心来,闪闪发光,以前我都看着月亮,这次我却定睛在“霜”。因为异乡好冷啊,那清冷的月光,错成了孤独的霜。李白真的是有点孤傲的,他宁肯对着月亮喝酒,喝成了三个人,也不去找杜甫聊聊笑话。
从爱上古典文化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这是一条怎样直面孤独的长路。在沉默中静止,可以让身体静止下来,却还是压制不住浮躁的内心。也许还是太过年轻,生活的大多时候,总是浮躁的。静不下来,总觉得要做些什么,好像不做些实际意义的事情就愧对父母愧对社会一样,总不能安心。沉默了,还是要做些什么的。于是在“该做什么”,“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之间,我又开始迷乱了。最终,我的选择还是沉默地做一些沉默的事,比如,塞着耳机在往返家的路上漫无目的地游荡,放空的状态,或是,思考的状态,或是依旧延续混沌。
开首难固然让我有了害怕之心,但沉默绝不代表沉没,青春没有遗憾的是不可能的,但全是遗憾也是万万不能的。风雨之后见彩虹,乌云之后见阳光,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颗憧憬的种子在心中生根萌芽,慢慢地开枝散叶,撑起了一片天。
或许我自作聪明以为参透宇宙的秘密,或许我是更笨拙的孩子,永远不会知道,那天所遇见,那朵雪花的名字。更或许会在未名的时刻,有一个穿越古今的灵魂,在我最孤独处的心弦上,轻轻的拨动一拍。细细想来,多年来我被染上茶色,却并不懂茶。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每朵雪花都各自怀揣着希望,它们也终将飘向自己的归宿,忽快忽慢,忽远忽近。很喜欢罗大佑的一句歌词:“或许明日太阳西下倦鸟已归时/你将已经踏上旧时的归途”,每当听到就觉得有个人赶着小毛驴,慢悠悠的在走.....(文/城调所·谷文昌 编辑/苑湘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