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建工作 > 地质文化

【老地质话地质】省地调所——《老照片里的地质故事(二)》

永不褪色的昆仑丰碑

——地质湘军挑战生命极限的故事(二)

地质工作者是建设时期的游击队、侦察兵、先锋队。2000年,湖南省地质调查院(现湖南省地质调查所)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积极组建精干队伍参加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昆仑山区域地质调查大会战”,承担实施《新疆银石山和且末县一级电站两幅1∶2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项目工作区位于西昆仑山造山带东段,属雪山无人区,海拔在4800米~6000米高程,氧气含量为内地的三分之一,极易发高原反应,此前一直是地质调查空白带。湖南省地质调查院进入该区域后,历时三年,完成国土资源调查面积3.2万余平方公里,一举填补了雪域高原上地质空白,圆满完成了党和国家托付的重大任务,将“地质湘军”的旗帜高扬在巍峨的昆仑山上,铸造了湖南地质发展历史上一座永不褪色的“昆仑丰碑”。

今天,为大家讲述的是“地质湘军”挑战生命极限的故事之难忘“游击”。

难忘“游击”

张晓阳是西昆仓项目部的一位高级工程师,时年38岁。他所在的且末电站项目组工作区属西昆仑山前山部分,山高沟深,冰峰雪岭林立,海拔高于5000米的山峰46座,高于6000米的山峰3座,长年积雪的山峰14座。自四、五月至九月初,山上积雪融化,山沟多呈V形,沟坡陡立,相对高差2000~3200米,沟长一般为10~12公里,长度大于30公里的有12条,一条沟要走好几天,野外工作一天内不能往返。因此,“打游击”便成了野外作业的常规手段和家常便饭。建立大本营后,汽车把队员送到沟口,租用毛驴驮运行李,一般3~4人一组,一次5~10天不等。


那5天4晚的“游击战”给张晓阳他们留下了最深刻的记忆。这实在是不同寻常的一场游击战:7月19日上午8∶30,山上太阳早早就爬了出来,天暖暖的,张晓阳和同伴马铁球、陈端富、彭云益4人上山“打游击”。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调查清楚被当地人称为“金腰带”的阿尔金山变质岩剖面的情况,这类变质岩剖面在湖南没见过,在这里不亲眼见见不行。

向当地老乡借了6条毛驴一匹马,带上简单的行李、炊具、干粮和水,在一位维吾尔向导带领下,他们一行5人上路了。山上的气候说变就变,一会太阳很大,晒得人头晕目眩,一会又是狂风暴雨,把人带进了冰窟窿,成百上千立方的冰水向你咆哮而来。这不,第一天他们就领略了一番。5人沿着河床兴高采烈地从上午走到下午。夜幕渐黑,美丽的蓝天白云渐渐隐去,他们躺在河床凹凸不平的沙砾上,望着闪闪发亮的眨着眼的星星,呼吸着清新洁净的空气,感受着天空当被、大地当床的浪漫。突然,一阵暴雨袭来,避之不及,衣服、被子全被打湿了,头发淋得落汤鸡,浪漫感顷刻荡然无存。


听当地人说,山上常下雨,下半小时雨就有洪水,1小时就有大洪水,有一次山上下了10小时雨,整个且末县城全部被淹。这是一行穿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地质队员们从未想到过的,因为沙漠和洪水实在是两个遥远的概念。

如果说雨的光顾只是给他们开了个小玩笑的话,黄沙的侵扰却是他们无法躲避的。第二天,他们限难地走过4公里不到的河床,来到了一个游牧民落脚的窑洞。窑洞里面有木头、芦苇草,喜不自禁的他们躬身入洞,满以为可以安安稳稳地睡上一大觉,可密密麻麻、无孔不入的黄沙却扰得他们无法入睡。第二天天刚亮,他们起来一看,临时搭好的床上已满是厚厚的黄沙。

“打游击”有五大难处,即骑驴难、过山难、过沟难、露宿难、吃饭喝水难。山上路既陡又窄,驴走都难,何谈骑?人要过山常常得爬行。张晓阳他们第四天来到了个两条水流交汇的分水岭,好不容易走到半山腰,到了一个抬头就掉帽子的地方,大家有点犯难了。不翻过去吧,完不成填图任务,翻过去吧,可真要冒大风险。他们决定先让驴开路。只见那驴走着走着,一失蹄从3800多米的山上连翻几个跟头摔下50多米,重重地落在石头夹缝中,那驴嘴上、身上到处都是血,所幸的是并没摔死。4人连忙把驴抬出夹缝,把驴身上的行李、矿物样品等几十公斤重的东西分开各自背起来,继续往前赶。路太窄,身上又背着笨重的行李,5人只得跪着慢慢爬行,终于翻过了那座山。后来,他们看地图才发现,走了整整一晚上只走了800米,中间跳过了100多次河沟。


山上的水格外珍贵,“打游击”时带水不能太多。可太阳晒、风沙大,没充足的水又不行。他们常常是一口水含上半小时才吞下去,10公里路就只喝上几口水含着走过。7月23日,也就是此行“打游击”的最后一天,他们终于“断水”了。烧了些盐湖水,没想到几人喝过不久就拉起肚子来。而驮着衣被的毛驴这时又突然陷进泥坑,衣服、被子全部都浸湿了。绝望之中,四人艰难地走着走着,终于见到约定的司机在距自己约四公里处扬着帽子招呼他们。看到自己终于安全到达目的地,张晓阳、陈端富、彭云益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项目部年龄最大的老大哥马铁球的眼泪这时又禁不住流了出来,是兴奋?是辛酸?还是战胜困难后胜利者喜悦的热泪?他们高兴地举杯把酒,在那广袤的戈壁沙漠里,欢庆着来之不易的胜利:短短几天,他们弄清了阿尔金山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情况,对岩石的变质变形期次有了初步了解,他们还从山上带下来200多公斤样品,对下一步填图有很大的帮助。

当年的西昆仑山上,类似张晓阳他们这样的经历还有很多。面对着充满惊险与未知的漫漫前路,项目部25个地质勇士无一人退缩,坚定前行。湖南地质人,在巍巍昆仑之上,恣意挥洒热血青春,尽情燃烧激情岁月,“地质湘军”敢为人先、不畏险阻的精神传奇终将载入史册,接续传扬......(文图/城调所  编辑/邹 娟  刘 婧)

【老地质话地质】省地调所——《老照片里的地质故事(二)》

29449524

foot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网站标识码:4300000027
ICP备案号:湘ICP备2022025797号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单位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中路三段106号
联系电话:0731-89686037     邮编:410014
公安机关备案号: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号

  •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ICP备案:湘ICP备2022025797号

  • 联系电话:0731-89686037

    公安备案: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