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锤炼三“味”努力做堪当重任的青年干部
10月31日下午,湖南省地质院召开青年人才岗位锻炼启动会,院党委书记谈文胜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近两年来,院党委高度关注青年干部的战略性培育和储备,一手抓人才的“引”,推出了重磅人才政策,一手抓干部的“育”,将一批批青年干部推向领导岗位,并从青年干部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五个认识问题,勉励即将奔赴新岗位、开启新征程的青年人才。
近年来,基础公司一直高度关注青年干部的成长,在“引育用留”闭环上,努力打造人才培养“全链条”。一是创新培训形式,精准赋能人才队伍。公司坚持自主培养,依托师徒结对、实战化培训、全员上讲台等形式,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培养渠道。二是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激发人才创新动能。建立人才评价机制,结合人员出勤、业绩表现、落实执行等情况,开展季度、半年度、年度考核,对个人进行综合评分、客观评价,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做到把优秀人才发现在平时,把人员基本情况掌握在平时。三是健全激励机制,组建后备人才梯队。公司通过绩效牵引、机会驱动,建立“后备人才库”,分阶段有计划地培养后备力量,完善人才梯队。
公司为广大青年提供了施展才华、成长成才的良好机遇和广阔空间,如何在平台上发光发热,是我们每位后备人才要思考的问题。谈书记勉励我们“到基层锻炼的同志,要沾沾泥土味、尝尝汗水味、品品人情味”。作为青年干部,当坚持以学习为基、勤勉为先、实干为要,不断加强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思想淬炼、品格锤炼,努力做堪当重任的青年干部。
学习为基,做腹有“书香味”的青年干部。习近平总书记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庄子》中也曾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无不在言读书、善学、求知的重要性。工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是要在不断的学习培训、实践锻炼中获得成长。我们要像海绵吸水一样,广泛吸收各类知识养分,结合实践逻辑广泛涉猎政经史地、经史子集、文社科哲等领域知识,构建自身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知识体系,以深厚、丰富的理论学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突出问题导向性,既要学“有字之书”也要学“无字之书”,常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虚怀若谷、不懂就问之心,甘愿拜员工为师,带着实践问题向同事、领导“问经取经”。同时,学习不仅在于积累知识,更在于学会思考、善于创新,我们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实际成效。
勤勉为先,做身有“汗水味”的青年干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所谓勤能补拙,勤勉是突破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取得成就的有效路径。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说过,“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有奋斗、有创造、有贡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青年干部尤其不能暮气沉沉、老气横秋,更不能“躺平”“摆烂”,应当热爱生活、激扬青春,做事重细节、遵程序、守规矩,做人真诚、谦逊、磊落,永葆积极进取的精气神。我们还要增强“善作为”的本领,把工作岗位作为最好的课堂、把一线实践作为最好的老师,勇于挑重担,经受考验、增长才干,在改革进程中酣畅淋漓的感受那满身的“汗水味”。
实干为要,做脚有“泥土味”的青年干部。邓小平同志曾告诫全党,“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勉励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2014年9月大学毕业后,我有幸成为了安化县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化身为乡村振兴路上的“小谌”同志。一年半的时间,我走村入户,行走在田间小径,穿梭于村街小巷,逐渐磨去内心的浮躁,完成了“书生气”到“接地气”的转变,积累了一定的基层经验,是我一生最为宝贵的财富,也为我现在的机关工作夯实了基础。打铁还需自身硬,不论是压担子还是铺路子,说得漂亮不如干得漂亮,说得实在不如干得实在,最关键的还是要会干。青年干部要坚定“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笃行实干的信念,坚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干为先的态度,面对困难问题不退缩,踏踏实实做好每件事、走好每一步,做驰而不息真抓实干,脚有“泥土味”的行动派、实干家,才能厚积薄发、跬步千里。(文/谌青青 编辑/司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