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建工作 > 地质文化

倾听“新”声  筑梦新程|2025年职工入职培训心得体会

拥抱希冀  满载理想

3月10日至14日

省地质院直属事业单位2024年公开招聘人员

入职培训班圆满举行

院党委书记谈文胜出席开班仪式并深情寄语

勉励新职工在湖南地质事业的新篇章中

以实际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让我们走近他们

倾听他们的培训收获

感受昂扬“新”声!


科研无止境 实践出真知

——刘咏倩

在入职培训开班式上聆听谈文胜书记对新入职地质人员的讲话后,我深受震撼。这不仅是一场关于专业的分享,更是一场关乎信念、责任与成长的深刻对话,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选择和人生方向。

走进一线:让数据更真实,让脚步更坚定

地质工作从来不是一份安逸的职业,它要求我们走进大自然,直面未知与挑战。谈书记的话让我更加明白,真正有价值的地质数据,绝不仅仅来自实验室的精准仪器,而是来源于一次次风吹日晒的实地调查,来源于每一个泥泞雨夜、每一座崎岖山头。

回顾自己的研究经历,我也曾偶尔踏足野外,进行采样和监测。但相比于那些长年驻扎在偏远山区、手握罗盘,在陡峭山崖间穿梭的地质前辈,我的经历显得微不足道。这次讲话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地质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信仰。它要求我们以脚步丈量土地,以汗水换取数据的真实性。未来,我将更加坚定地走进一线,让每一次调查都成为对科学的致敬。

团队协作:从独行者到同行者

谈书记强调,地质工作是一项集体事业,每一次成功的勘探和研究,背后都离不开团队的默契配合。在崎岖山路上,我们需要彼此扶持;在数据分析中,我们需要相互验证;在科研攻关时,我们需要携手并进。真正的突破,往往诞生于团队的智慧碰撞之中。

我的研究以数据分析为主,过去更多关注的是个人的研究进展,而这次讲话让我深刻认识到,单打独斗无法撑起一项伟大的事业。地质工作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努力,需要沟通、理解、协作,才能让研究更加严谨,成果更具价值。未来,我将努力提升团队意识,与同行者并肩而行,在合作中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耐心与坚持:地质人的信念之光

谈书记提到,地质研究是一场时间的修行。许多问题无法立刻得到答案,许多研究可能耗费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见到曙光。地质学者的坚持,不是盲目的执拗,而是对科学的敬畏,对真理的追求。

在我的研究过程中,也曾遭遇过数据不符、实验失败的困境,甚至在怀疑和挫败中徘徊。然而,正是这些艰难时刻,让我更加明白:科学探索没有捷径,每一次推翻假设、每一次调整方案,都是向真理迈进的一小步。地质工作者的耐心与坚持,就像风化亿万年的岩层,虽历经风霜,仍在时光中沉淀智慧。

谈书记的讲话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成为一名合格的地质人,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走进大地、投身实践,更需要团队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未来,我将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锤炼专业技能,积累实践经验,磨炼坚韧意志,在风雨兼程中砥砺前行,为地质事业贡献自己的光与热。


训中启智悟地责  谈语领航铸地魂

——欧阳周卿

经过这次的入职培训,我收获颇丰,对湖南地质事业的发展方向、行业使命以及自身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是谈文胜书记在开班式上的讲话,让我深受启发,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谈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既展望了湖南地质的未来,也寄托了对我们的殷切期望。他强调,地质事业是党的事业,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地质人,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把个人成长与国家需求、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新入职的一员,我不仅仅是在从事一份职业,更是在承载一份责任,要以忠诚之心践行“地质报国”的使命,努力为人民福祉贡献力量。

谈书记提到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拥有广泛的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他鼓励我们要敢于突破传统,善于用现代技术手段赋能地质工作,推动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这让我认识到,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不仅要夯实专业基础,更要关注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努力让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多元化,以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

谈书记在讲话中还特别强调了“责任”与“执行力”。他说:“使命必达是大家走向社会、步入单位要上的第一课。”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不敷衍、不懈怠,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脚踏实地完成每一项任务,真正做到“干一件成一件、做一桩成一桩”。

此次入职培训不仅加深了我对湖南地质事业的理解,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投身地质工作的信念。我将以谈书记的讲话为指引,不忘初心、勇担使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在湖南地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传承地质精神 勇担时代使命

——吕天旸

在为期五天的省地质院直属事业单位2024年公开招聘人员入职培训学习中,我认真学习了《勘探队员之歌》及其背后的故事、湖南地质发展的历史、新时代地质工作全面转型发展的要求、雷锋精神的传承与践行、阳光心态的养成以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内容,这些课程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体会和感悟:

感悟地质人的精神传承

在培训的第一个夜晚,党校报告厅响起了浸润着我们地质人一生的《勘探队员之歌》。我作为中国地质大学的毕业生,每当这熟悉的歌声响起,总能唤起我对地质事业的炽热情怀。在歌曲背后,老一辈地质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这些艰辛的历程如同一部行走的史诗,印证着地质人献身地质事业的初心,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地质人血液中永不褪色的忠诚与热爱。如今作为新时代地质工作者的我们,更需传承地质前辈们献身地质的初心,将艰苦奋斗的基因融入血脉。

书写新时代的地质答卷

地质发展史是一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奋斗史。李四光的地质力学、陈国达的地洼学说等创新理论充分体现了地质工作者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我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地质人必须紧跟国家战略,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谈文胜书记在开班仪式中所讲到,当前以Sora、ChatGPT、Deepseek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竞相涌现,正在深刻重构地质生态、创新模式。作为新时代地质人,我们更要紧跟时代的浪潮,将传统地质技术方法与新的工具手段融合,探索出更高效便捷的勘探手段,书写出新时代的地质答卷。

锻造新时代的地质品格

地质工作常年与艰苦环境为伴,更要以雷锋精神筑牢信仰之基。雷锋的螺丝钉精神,与地质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品质一脉相承。作为新时代地质人,践行雷锋精神就要立足岗位、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地质工作环境艰苦、任务艰巨,既需要扎实的专业素养,也需要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阳光心态是面对复杂工作环境、应对困难挑战的重要法宝。今后,我将在工作中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迎接挑战,不断提升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地质事业,锻造出新时代的地质品格。

此次培训让我完成了从学生到地质工作者的身份蜕变。面向未来,我将以《勘探队员之歌》为精神火炬,以转型发展为行动坐标,以雷锋精神与阳光心态为人生底色,在党的领导下奋力书写新时代地质青年的答卷,为湖南地质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校准人生坐标 破浪地质征程

——刘婷丹

将地质事业的星火熔铸进时代的罗盘,让每一次岩层叩问都回荡着报国初心。3月10日,在省地质院入职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党委书记谈文胜深情寄语,为190名地质新兵点亮了职业发展的精神坐标。这场为期一周的“铸魂赋能”特训,通过三大维度构建起新时代地质人才的成长模型。

政治铸魂:在百年矿脉中锚定精神原点

培训课程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地质精神传承深度交织。在《湖南地质百年发展历史》专题课上,陈松岭讲师通过“功勋铀矿助力两弹一星”等鲜活案例,解锁“以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精神密码。学员们在湖南地质展厅看到泛黄的野外记录本时,1996届前辈在扉页写下的“宁掉一身肉,不丢一块样”誓言,让“两个确立”的政治自觉转化为新一代的使命担当。

创新赋能:开拓地质工作的破局思维

当我们用一百年前的地质锤敲不开智能时代的资源宝库时,就要把知识结构锻造成新的智慧钥匙。谈文胜书记在专题讲座中提出的创新工作思维,引发了学员对传统地质工作模式的深度思考。在培训课程中,教学团队紧扣行业转型趋势,系统性构建青年人才的创新认知体系,激发了新一代地质人的破局自觉,引导学员建立战略性创新思维。

实务筑基:把钉钉子精神量化成标准

在《心中有榜样,奋斗有力量》课程中,牛志芳讲师以“从螺丝钉到承重梁”为主线,将“雷锋精神”具象化为行为准则。通过分析《雷锋日记》中“补袜子”“帮战友学文化”等生活细节,她提炼出“日行一善、周结一得、月攻一难”的成长公式,让“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精神从历史档案走进现实工位。

新一代地质人正带着AI算法与地质罗盘双装备,奔赴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战场。“仰山铸魂,凿地求真”,这支新时代地质军团,已在三湘大地埋下书写“山河答卷”的伏笔。


归乡入地质  培训铸新知

——李磊

春寒料峭时,湘江潮正涌。在省地质院入职培训的开班式上,院党委书记谈文胜“把浮躁心态深度折叠,保持求知的饥饿感、本领的恐慌感”的殷殷嘱托,在我的思绪中交织出别样火花。作为35岁重返家乡的地质新人,这场培训不仅是职业启航的典礼,更是一场新的认知革命。

当培训教室里此起彼伏的“老师”称谓在耳畔响起,35岁的年龄确曾带来瞬间恍惚。那些沉淀了十余载的职场经验,既可能成为遮蔽新知的光晕,亦可化作穿透迷雾的棱镜。真正的学习不是覆盖过往,而是让经验与新知产生层序响应。

从云贵高原到三湘四水,跨越的不仅是地理纬度,更是认知维度。面对湖南独特的地质情况,初期确如面对未解密的摩尔斯电码。但在翻阅《中国区域地质志·湖南志》后,我豁然开朗,原来这方养育我的水土,正以大地为书页,等待回乡游子用专业视角重新阅读。此刻的陌生感,恰似罗盘磁偏角的校正过程,终将指引出精准的职业航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唯有脚踏实地、厚积薄发,在平凡的日常学习中沉淀力量,在未来的工作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以奋斗为楫  扬地质之帆

——何锐

怀着对地质事业的憧憬,我作为湖南地质的新生力量参加了省地质院2025年度入职培训。开班仪式上,院党委书记谈文胜的谆谆教诲如春风化雨,不仅让我感受到组织的关怀、明确了奋斗的方向,更让我感到热血沸腾、责任千钧。

立鲲鹏志,行忠诚路。谈书记提出“以忠诚铸忠魂,以小我成大我”,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地质人的使命。地质工作事关国家资源命脉,唯有心怀“国之大者”,将个人理想融入“为民立命”的追求,才能不负时代。我暗下决心,既要仰望星空,立志成为行业栋梁;更要脚踏实地,在平凡岗位中践行忠诚担当。

破万重山,炼真本领。面对地质事业的复杂性,谈书记强调“打破思维定式”“以勤学解锁赋能密码”,唯有保持“本领恐慌”,才能在实践中学真知、长才干。未来,我将以“把简单工作创新做”的态度,在项目攻坚中锤炼专业技能,在团队协作中拓宽视野格局,让成长速度匹配工作需求。

守清正心,铸坚韧魂。谈书记“人生至味是清欢”的叮嘱振聋发聩。地质人常年与山川为伴,既要耐得住寂寞,也要经得起诱惑。我将常怀敬畏之心,严守职业底线。以“归零心态”面对成败,用豁达胸襟看待得失,在风雨兼程中涵养地质人特有的精神品格。

倾听“新”声  筑梦新程|2025年职工入职培训心得体会

33620511

foot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网站标识码:4300000027
ICP备案号:湘ICP备2022025797号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单位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中路三段106号
联系电话:0731-89686037     邮编:410014
公安机关备案号: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号

  •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ICP备案:湘ICP备2022025797号

  • 联系电话:0731-89686037

    公安备案: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