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建工作 > 地质文化

地质人的浪漫 藏在石头缝里

王琼丽

驻足长沙市委党校的台阶,我低头凝视手里那枚在培训期间捡到的石英石,突然意识到地质人的浪漫就像这石头上的纹路——要凑近了才能看见。刚收到湖南省地质院直属事业单位2024年公开招聘人员入职培训通知时,我还以为这会是一场“石头缝里找乐趣”的苦旅,谁能想到此刻的我,正盘算着周末要去岳麓山捡几块板岩当书镇呢!

当顺口溜撞上勘探交响曲

“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走近一看原来是地质勘探的”,谈文胜书记在入职培训开班仪式上这句地质人的自嘲,让全场新人差点笑出了泪。可当他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辈们跋山涉水前仆后继献身地质事业,用麻绳捆着地质锤攀岩时,我的笑声突然卡在了喉咙里——原来那些我们当段子传的顺口溜,竟是老一辈地质工作者们用血汗写就的散文诗。

第一次学唱《勘探队员之歌》,“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刚起调就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特别是唱到“我们怀着火焰般的热情”时,我的心也随之颤动。最震撼的是副歌部分,近两百人声合唱“我们为祖国寻找富饶的矿藏”,脚下地板震颤,直冲脑门,我突然就明白了谈书记说的“志比鲲鹏”不是比喻——地质人的翅膀,正是那踏破千山万水的双脚。

在雷锋日记里挖到精神矿脉

培训课上,牛志芳教授讲述的雷锋故事,就像一块橄榄岩,越嚼越有味道。我第一次知道了雷锋同志是长沙望城人,第一次知道了雷锋同志的榜样是冯健,第一次知道了雷锋同志在小学毕业时就立志“只要祖国需要,我要去当一名好农民、一名好工人、一名好战士”,而他也在接下来的四年时间里将每个角色和岗位都做到了极致。课堂尾声,牛教授掏出一本《雷锋从这里起步》,说这是给我们的礼物,于我而言,这无疑是每个新时代地质人的“精神罗盘”,我们要把学雷锋作为一种情感来守护,一种传统来继承,一种习惯来延续。

石英石里的时光胶囊

培训期间的一个夜晚,偶然听见两名同事讨论“用地质锤敲击玄武岩的最佳角度”。昏黄的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极了湖南地质展厅里1952年地质队的老照片。那个瞬间,我幡然醒悟:所谓“追光逐梦”,追的从来不是虚妄的光环,而是岩石断面偶然闪过的云母微光;逐的也不是缥缈的幻梦,而是敲开下一块样本时潜藏的地质奥秘。

把石英石放进口袋时,我突然发现,它和手机接触的棱面格外温润。这大概就是地质工作最精妙的隐喻:既要紧握数字时代的密钥,又要保留触摸岩层的指纹。或许二十年后,当我们这一代地质人的勘探笔记被新人当成古董研究时,他们没准也会笑着吐槽:“瞧这些前辈,远看像搞考古的,近看像收破烂的,仔细一问原来是玩地质的!”(作者单位/湖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编辑/姚岑)

地质人的浪漫 藏在石头缝里

33637715

foot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网站标识码:4300000027
ICP备案号:湘ICP备2022025797号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单位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中路三段106号
联系电话:0731-89686037     邮编:410014
公安机关备案号: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号

  •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ICP备案:湘ICP备2022025797号

  • 联系电话:0731-89686037

    公安备案: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