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建工作 > 地质文化

参加省地质院关工委调研座谈会有感

省地质院关工委执行主任叶爱斌率调研组到省矿调所进行了调研座谈,作为省矿调所的一名青年职工,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我很荣幸在座谈会上,从青年职工和家长的双重视角分享了自己的感悟。这场座谈会不仅让我深刻感受到关工委工作的重要意义,更让我对地质精神的传承与青年成长的责任有了全新的思考。

传承地质精神,助力青年成长

2006年我第一次走进钻探工地,我的老班长从岩心编录到钻机操作,手把手教导我,让我去听,去看,去用心感悟,从钻进声音感受岩层的变化,从机械震动去了解设备状况。就这样抽象的理论转换成了可听、可触、可感的真实经验,让我深切体会到地质行业中老同志“传帮带”的重要价值。

2009年宝山井下钻探项目,在井深400米时意外钻出一口温泉。作业区原本就酷热,又添上淋着热水的额外煎熬,这般环境让我一个新人心生退意。然而前辈们却以行动为我打样,他们任热水从头上浇下,屏着呼吸卸着一根根钻杆。他们的行动也感染了我,让我不由自主地融入他们的行列,那一刻地质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不再是空洞的口号,从老一辈们行动中具象地展现出来。“三光荣,四特别”的精神也正是这样在地质队伍中代代相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地质人。

在当今社会,功利主义的思潮悄然蔓延,奉献精神似乎在逐利的喧嚣中逐渐被淡化。人们往往过于关注自身利益,而忽视了奉献与牺牲的价值。但在与地质一线的老同志们交流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深化“老带新”机制,不仅仅是技术的传承,更是奉献精神的延续。

关于地质精神的传承,我建议关工委应积极搭建更多元的交流平台。通过项目实践,让老专家与青年职工结成“传承对子”,通过“老带青、青携幼”的互动模式,打造“地质传承共同体”。在技术攻坚的一线,让年轻一代在实践中感受老同志们的奉献精神;用新媒体平台策划“地质人的一天”系列报道,展现野外工作的酸甜苦辣。举办经验分享会,让老同志们讲述自己的奋斗故事,分享在艰苦环境中坚守的心得,这些举措不仅能增强青少年的行业认同感,更能让地质精神在代际传递中生生不息。

关爱地质家庭,守护未来希望

作为地质家庭的一员,我深知常年驻外给家庭带来的无奈。身边就有很多的例子,我的姨父是个普通的钻探工人,常年扎根在工地,孩子出生时他没能陪伴,买房、装修等家庭大事全由爱人操办,即便心怀愧疚,仍难免招致埋怨。这种"顾得了工作就顾不了生活"的困境,是许多地质家庭的真实写照。常听人说,“地质队的男人特别爱老婆”,那是因为他们长期在外,对爱人怀有深深的亏欠。可也有人说“地质队的男人总喜欢打孩子”,这看似极端的说法背后,其实反映出他们因长期缺席孩子的成长,在亲子相处时不知如何正确表达情感,长期缺席孩子成长的地质父亲在亲子沟通中的焦虑与无奈。

2024年矿调所组织的职工子女升学座谈会,让职工家属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一些孩子还是头一次来到父母的工作单位,对父母的工作才有了更多一点的了解。未来,我们可以策划更多亲子活动,如参观地质科普馆、参与野外标本采集,或是在矿博会时给职工家庭一些展票。同时,针对地质家庭子女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让家长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让关爱真正走进每个家庭。

寒暑假期间,总是家长犯愁的时候。孩子在家没人照顾,独自留在家中不放心,可要是带到工作身边,一方面担心影响工作进度,另一方面还怕被同事或他人非议。无奈之下,家长们往往只能选择给孩子报一些费用高昂却又未必能真正满足孩子需求的兴趣班,这无疑进一步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与心理压力。

因此,我特别希望关工委能关注职工子弟的成长,比如利用单位资源,拿出一个空闲的办公室,将其打造成孩子们的假期活动空间。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安心写写作业,单位里的老同志还能给孩子们讲讲精彩的地质故事,或是组织他们参观地质展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深入地了解家长所从事的工作,拉近亲子间因长期分离而产生的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地质人的劳模和先进职工,往往将大量心血扑在工作上,对家庭亏欠过多,而过往我们的奖励往往只聚焦于个人。为弥补这一遗憾,何不让劳模和先进职工的家属一同参与这份荣誉,关工委可以联合院地质博物馆定制“荣誉参观”活动。通过专人讲解地质历史与劳模事迹,让家属和孩子能深切感受家长的荣耀时刻的同时,更深入理解地质工作的价值,进而增进家庭对地质事业的支持,为地质精神传承筑牢家庭根基。

关工委是连接"银发"与"新芽"的桥梁。作为青年职工,我将以老同志为榜样,扎根地质事业;作为家长,我期待与院所共同守护孩子的成长。相信在传承与关爱的双重助力下,湖南地质的未来必将更加璀璨,地质精神的火炬也将在新一代手中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芒。(文/劳轶麟  编辑/麻 婧)

参加省地质院关工委调研座谈会有感

33650835

foot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网站标识码:4300000027
ICP备案号:湘ICP备2022025797号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单位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中路三段106号
联系电话:0731-89686037     邮编:410014
公安机关备案号: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号

  •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ICP备案:湘ICP备2022025797号

  • 联系电话:0731-89686037

    公安备案: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