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建工作 > 地质文化

老地质话地质--铜山岭治水记

  • 序章

铜山岭铜矿位于湖南江永县境东部,距县城约12公里,主峰海拔967.4m,岭巅有井,清泉湛然,久雨不溢,大旱不竭。铜山岭蕴藏着铜、铅、锌、铋、银等矿产资源,已探明的矿藏价值数亿元。

踏入这片沃土,仿佛步入人间仙境,映入眼帘的似精心雕刻的画廊,连绵的山峦,似大地隆起的绿色脊背,承载着岁月的厚重与生机。山涧小溪潺潺流淌,为这片山川增添了几分灵动与俏皮。

  • 地质人的无畏征程

80年代中期,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打破了铜山岭铜矿往日的平静。大规模的坑道涌水如脱缰野马般肆虐,瞬间淹没了坑道,吞噬了机械设备,眼看数亿元矿藏泡水却无能为力!一时间整个矿区陷入混乱,生产停滞,损失惨重,对于依赖坑道作业的有色金属矿来说,这无异于一场灭顶之灾。

在此危急时刻,1986年春节刚过,湖南有色246勘探队受邀挺身而出,奉命迅速组建整治水工程指挥部。一场与水患的艰苦较量就此拉开帷幕!

  • 精锐集结奔赴险境

指挥部由指挥长孙坤金、党支部书记吴桂秋挂帅,高级水文工程师巫金裕负责技术,抽调了一批业务精湛,经验丰富、技能顶尖的一线地质勘探队员,组成了一支高素质的治水队伍。我有幸参与这项工程,时任工程安全员兼治水工程技术员。大家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性,却没有丝毫退缩,怀揣着对地质事业的忠诚与担当,毅然开赴铜山岭。

到达现场后,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坑道内积水深不见底,水面漂浮着各种杂物,涌水的轰鸣声震耳欲聋。更糟糕的是,由于长期浸泡,坑道的部分结构已经开始松动,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但大家没有被困难吓倒,立即展开了紧张的勘查工作。

  • 抽丝剥茧锁住源头

要根治水患,首先要找到涌水的源头。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巫金裕带领大家对矿区的地质构造进行了全面细致地分析,查阅了大量的地质资料,绘制了详细的地质图,并结合现场勘查结果逐步缩小搜索范围。

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坑道内环境恶劣,通风不畅,弥漫着刺鼻的气味,让人呼吸困难。狭窄的空间里,我和队员们只能猫着腰前行,稍有不慎就会碰到头顶的岩石。过道泥泞不堪,行走十分艰难。大家互相扶持,一步步深入坑道。

经过数天的艰苦努力,终于锁定了涌水的源头:地下一条断层与富含水层相通(地下暗河),导致大量地下水涌入坑道。找到了源头就等于找到了治水的关键,我们的心中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 争分夺秒全力治水

确定涌水源头后,指挥部迅速制定了“以堵为主、堵排结合”的治水方案。为此,一场大规模的治水战斗打响!为了抢时间、赶进度,孙坤金、吴桂秋等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不仅现场指挥调度,还到机台参与搬运安装工作。在一次机台搬迁过程中,由于道路狭窄,大型机件无法通过,孙坤金二话不说带头扛起了沉重的机件。榜样的力量是无声的命令,队员们纷纷加入搬迁队伍中。大家齐心协力喊着号子,一步一步地将大型机件搬运到新的孔位。

吴桂秋时刻关注着队员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总在第一时间为大家送去关心和问候。当有队员生病或受伤时,他会亲自安排治疗,让队员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在他的激励下,队员们的士气更加高涨,工作热情也愈发旺盛!

巫金裕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研究改进注浆工艺、讨论控浆措施,优化幕体补强设计、施工,解决渗漏难关。我则为每一个钻孔提供精确参数,守在钻机旁密切关注着钻孔的进度和质量。

在机台钻孔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孔内地质构造复杂,经常会遇到卡钻、塌孔,甚至埋钻等事故。遇到此类情况,我和队员们都会迅速组成事故处理小组,争分夺秒地进行处理。大家不顾疲劳,连续奋战,有时处理一次孔内事故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难题被攻克,治水工程稳步推进。

  • 圆满收官欢欣鼓舞

铜山岭帷幕治水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到完成全部工程任务,整整四年。四个春夏秋冬,不知守护过多少日日夜夜;四个严寒酷暑,又不知饱经多少苍霜,流过多少汗水。矿区终于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当第一台设备重新启动,发出轰鸣声时,所有参战的地质队员们都欢呼雀跃,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情不自禁地高呼,我们成功了。

该工程的成功,不仅为有色金属矿恢复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地质勘探队积累了治水这方面宝贵的经验。在这场与水患的较量中,有色246队的同志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诠释了地质人的责任与担当。同年九月,由于突出的工作成绩,我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讲述人/王小平  空间所办公室整理  编辑/姚 岑)

备注:王小平,1959年4月出生,湖南冷水江人,曾任有色246队1号钻机一班班长、铜山岭分队安全员兼技术员、基础公司团支部书记等职务。

联系人:史晶,15073294590

老地质话地质--铜山岭治水记

33662900

foot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网站标识码:4300000027
ICP备案号:湘ICP备2022025797号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单位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中路三段106号
联系电话:0731-89686037     邮编:410014
公安机关备案号: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号

  •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ICP备案:湘ICP备2022025797号

  • 联系电话:0731-89686037

    公安备案: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