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建工作 > 地质文化

宋高宗《行书千字文》习书随感

本人自小喜欢书画,退休后便一直抽空学习书法,因为临习各种字体,家里的书法碑帖渐渐多了起来,最近购得一本《宋高宗行书千字文》,特别喜欢,时常放在身边,没事就细细品味临摹。与智永禅师的清寂书风相较,赵构的笔意里别有一番庙堂气象,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对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嬗变有了更深的体会。

笔锋里的帝王气象

品读高宗书作,总觉笔势开张处暗含威严。“天地玄黄”四字起笔,如金戈铁马破空而来,“黄”字末笔一捺,竟有横扫六合之姿。细观“宇宙洪荒”,“宙”字宝盖头的折笔,既得米芾“八面出锋”之妙,又添帝王特有的雍容气度。这种刚柔相济的用笔,恰似他治国时的隐忍与决断——藏锋处如退避三舍的谋略,露锋时似直捣黄龙的决心。

结构中的时空错位

赵构的字结构常出人意料。“日月盈昃”中“昃”字,左低右高的欹侧险绝,打破了传统楷书的平衡;“辰宿列张”的“列”字,左右部件若即若离,仿佛星辰在宇宙中各自运行又相互呼应。这种动态的结构,让我联想到他偏安一隅却心怀中原的复杂心境——看似平稳的布局下,暗藏着山河破碎的隐痛。

墨色里的时代隐喻

高宗墨法极具戏剧性。“寒来暑往”四字,“寒”字浓墨重如铅云,“暑”字忽而淡若青烟,末笔“往”的枯笔飞白,恰似金兵南下时卷起的狼烟。这种墨色的突变,与他“绍兴和议”前后的心境暗合:浓墨处是收复河山的壮志,淡墨时为委曲求全的无奈,枯笔间则是对故土的绵长思念。

临帖时的身份焦虑

临摹至“治本于农”时,忽觉笔端沉重。作为现代人,如何理解帝王书法中的家国情怀?当我的笔尖在“务兹稼穑”四字上徘徊时,竟生出穿越时空的恍惚——赵构书写时是否也在寻求一种精神寄托?这种跨越千年的共鸣,让书法超越了单纯的技艺传承,成为文明基因的密码。

夜深人静时,展观自己的习作,虽笔力未及古人之万一,但在不断的学习中,笔力也渐渐染上了几分刚健或婀娜,腕底也隐见几分生动气象。忽然明白:所谓临习古人的碑帖,既是向古人讨教笔法,更是借笔墨与历史对话,这种跨越千年的精神共鸣,或许正是书法艺术的最动人之处,临池之乐,就在不断的求索中。(文/省城调所退休职工·喻应献  编辑/姚 岑)

注:该作品在“书香城调”第一季“书香伴夕阳  阅读共分享”活动中获得“优秀奖”

宋高宗《行书千字文》习书随感

33677417

foot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网站标识码:4300000027
ICP备案号:湘ICP备2022025797号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单位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中路三段106号
联系电话:0731-89686037     邮编:410014
公安机关备案号: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号

  •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ICP备案:湘ICP备2022025797号

  • 联系电话:0731-89686037

    公安备案: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