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地质话地质--第二次握手
光阴荏苒,岁月的流逝冲淡了我脑海里的许多回忆。日前,在湖南地质公众号阅读到“省地质院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的新闻报道,瞬间有关我入党的点点滴滴,逐渐清晰,呈现脑海。
1978年7月11日傍晚7点,冷水江市锡矿山上,湖南冶金地质勘探246队修配所党支部正在召开党员大会,讨论我的入党问题。电工房里坐的除我之外,全是共产党员。我庄重地宣读了入党志愿书。接着修配所党支部书记、介绍人吴进来说:“舒荣庭同志十多年前就写过入党申请书,如果没有发生意外,他早就入党提干了。十多年来,他不灰心不埋怨,始终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经受了考验。今年,他又写了入党申请书。根据他的一贯表现,我愿意介绍他入党。”修配所副所长、介绍人谢志伟说:“小舒同志除了搞好焊工工作外,还积极写稿,宣传好人好事,已基本符合党员标准,我愿意介绍他入党。”有着25年党龄的电工师傅刘林说:“我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入党的,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小舒同志在和平时期从事平凡工作,但他能经受十多年的考验,同样是难能可贵的,我同意吸收他入党,为党输送新鲜血液。”支部大会进行表决,全体党员举手一致同意我加入共产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最后,我满含热泪地说:“感谢同志们对我的帮助,感谢同志们对我以往表现的肯定。今后,我一定努力做一名合格党员,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会议于晚上7点50分结束。
回到家里,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为自己终于成为预备党员,实现了多年来的夙愿而感到荣幸。同时,也为解开了十多年前的谜团,还原事情的真相而感到欣慰。
我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1949年秋,我还是个懵懂的小孩,在江华县城,亲眼目睹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慌慌张张地向南逃窜;共产党指挥的解放大军英姿飒爽,乘胜追击,此时,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就萌发了“共产党真英雄”的念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上小学,进初中,1960年参加勘探队。老师的谆谆教诲,师傅的言传身教,书报、电台、电影传播的新人新事新思想,潜移默化铸就了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我的心目中,中国共产党是伟大而神圣的。我最崇拜和佩服的人是战争年代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同时,我也崇拜和佩服和平时期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楷模。如,王进喜带领石油工人跳进冰冷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李四光冲破阻挠,从英国回到刚刚解放的祖国,他创立的地质理论在国际地质界占有重要位置,在我国地质找矿中发挥了巨大威力。这些英烈和楷模、这些优秀的共产党人,是我一生追捧的对象,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我觉得入队、入团、入党是人生的三大光荣。我是同学中最早入队的,当过少先队大队委员;刚满15岁,就加入了共青团,曾任湖南冶金地质勘探214队团委委员。我终于入党了,实现了人生“光荣”三部曲,心情怎能平静!
1965年,我在214队9号机任钻工。在机长、共产党员吴进来的教育帮助下,我鼓起勇气,虔诚地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我将此比作我与党组织的第一次握手;数月后,队里有一批职工入党了,我却没有消息;后来,有人跟我开玩笑,叫我“舒团副”,我感到莫名其妙。吴进来同志及时找我谈心,他肯定了我的优点,叫我不要灰心,党组织的大门是敞开的。他还告诉我,队党委本计划提拔我为队团委副书记,现在已经安排别人,希望我正确对待。我当即表示,不灰心不埋怨,接受组织考验,争取早日入党。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党和国家重新焕发生机。1978年初,在党员同志的鼓励下,我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二份入党申请书,我将此比作我与党组织的第二次握手。不久,队政治处郑副主任找我谈话,他肯定我经受了长期考验,各方面表现不错,基本符合党员标准。他接着说:“有个问题需要落实一下,你填的家庭成分是贫民,1965年214队函调结果却是小土地出租,不管是什么成分,需向组织上说清楚就行了。”这时,我恍然醒悟,当年是外调出了问题,才使我入党的事情搁浅。我对郑副主任说:“我家成分是贫农,家里一无田二无地,何来土地出租?请组织上一定调查清楚。”修配所党支部党员大会前夕,郑副主任拿着外调复函兴冲冲地找到我,当地政府终于查明我的家庭成分是贫民,复函除致歉外并告知已处理当年渎职的经办人。至此,我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修配所党支部大会不久,队政治处通知,队党委已批准我为预备党员,即日起参加组织生活。第二年我按时转为正式党员,党龄从支部大会吸收我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迟到的“共产党员”称号,对我而言更加宝贵,因此格外珍惜!
值得庆幸的是,在入党后的漫长岁月里,我没有辜负党组织和群众的期望,没有忘记入党誓词,没有辱没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多年来,无论在哪个岗位,我都坚持尽职尽责,勤奋工作,清正廉洁。退休之后,保持了晚节,多次被评为队“优秀共产党员”。(讲述人/省空间所·舒荣庭 编辑/姚 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