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创新沃土 拓宽发展道路——湖南省地质调查院科技创新工作综述
地质工作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新的时代,又赋予了地质工作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等新的使命和任务,地勘单位如何不断提升能力、拓展工作领域、加快产业转型以适应新的要求?近年来,省地调院立足单位深厚的传统地质工作基础和发展创新积淀,紧随地质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转理念拓思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项目组织实施为抓手,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探索和开拓地质工作服务新领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为单位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科技引领 搭建创新发展平台
科技兴则地调兴,人才强则地调强。近年来,地调院围绕重点专业、优势专业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需求,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团队,引领单位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转型。
致力产学研合作,搭建创新平台。地调院致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通过与大学、科研院所的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搭建多领域、多层次的创新平台。2013年9月,挂牌“湖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2014年12月,与湖南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合作,分别设立“地质产学研基地”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2016年10月,挂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2017年4月,与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联合,成立“土壤与生态修复联合实验室”;2019年11月,地质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地调院挂牌。
组建科研团队,提升创新能力。2019年9月,地调院组建“雪峰造山带及邻区地质结构与演化研究创新团队”“湖南关键矿产资源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创新团队”“湖南城市地质调查研究创新团队”“湖南生态与农业地质调查研究创新团队”四大创新团队。团队成员和学科背景涵盖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调查、矿物、水工环地质、计算机应用、实验测试等多个专业,四支创新团队结合专业特点,实施多专业合作、“多兵种”联合攻关,旨在湖南省内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关键金属矿产、城市地质及生态地质等方面取得突破,更好地发挥地调院作为湖南省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主力军和地质科技创新生力军的龙头作用。
优化机制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地调院不断创新机制,通过创新平台的运行、项目的实施,采取多种举措,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夯实科技创新人才基础。
以项目为依托培养人才。依托《湖南省区域地质志》《湖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长株潭城市群地质环境调查与区划》及竹埠港、谭家山煤矿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修复施工治理等项目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同时,项目实施中通过给年轻人定目标、给任务、压担子,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以培训交流提升人才。2012年开始每年开展春训,瞄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讲授专业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促进了专技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2012年起每年第一季度开展地勘项目原始资料质量展评活动,优选上年度项目原始资料,强化了原始资料的日常规范,加强了各项目交流学习,提升了成果质量意识。
以竞赛竞聘选评人才。共举办6次技能比武,通过野外地质观察点、地理信息测绘比武等的举行,培养了地调青年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自2012年起,每年在全院征集各专业科技论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和论文竞赛,重在科研能力的提升。举办两次项目负责人和中层干部公开竞聘,有6人成功当选为项目负责人和中层干部,已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
目前,全院在职职工423人,中、高级职称254人(含二级研究员级2人、研究员级9人、高级100人、中级143人),占比60%以上;本科以上学历270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8人、硕士69人,另有在职在读博士和博士后5人),一大批高层次人才不断涌现,队伍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推进转型 创新发展成果丰硕
在创新平台的沃土之上,地调院致力于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在科研项目承揽、服务地方发展等方面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创新驱动,科研成果丰硕。近五年来,地调院承担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专题、中国地调局及省自然资源厅科研专项、省青年基金、省地质院(省地勘局)科研项目等多领域科研项目35项。今年,已申报获批2020年度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3个、申报获批省自然资源厅2020年度科研项目2项,申报获批省地质院2020年度科研项目3项。近五年,全院在中文核心及以上级别刊物发表论文49篇(非中文核心期刊100多篇),获得省部级奖励14项;出版学术专著8部;获得软件著作专利2项。文春华博士获得“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并于2019年9月顺利出站。另有5名在读博士和博士后均依托相应项目取得不俗业绩。
担当作为,服务地方发展。近年来,地调院围绕国家和地方能源资源保障和民生需求,加强科技引领,重点向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国土空间规划等领域转型。助推江南造山带“金腰带”计划及湖南省稀有金属关键性矿产调查纳入省政府、国家层面;牵头全省砂石资源调查评价及规划,为全省砂石资源供给侧改革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承担湘潭谭家山煤矿区和长江经济带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服务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率先承担了一批市、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国土空间适应性评价(双评价)和实施评估;参与全省土地质量调查工作,为相关县市区富硒富锌农产品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土地质量调查软件已申报专利登记;牵头并具体承担全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矿产部分)试点工作,提升全省自然资源资产的监管效能;积极推进全省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完成全省城市地质调查总方案及“一市一方案”工作;承担湖南抗旱找水工作,解决部分重点贫困地区居民饮用水问题;承担全省10余市县数十个地灾综合防治系列项目,参与全省汛期地灾巡查、突发应急处理及督导工作;参与完成全省首个自然资源图集,承接完成一批绿色矿山评估及恢复治进核查、矿业权退出、储量检测等工作。
腹藏“诗书”,志存高远。用梦想点燃创新激情,用创新插上腾飞的翅膀,站在更高的起点, 在科技创新之路上,湖南地调人正阔步向前,让科技创新之花竞相绽放!(文/邓娟玲 编辑/赵胤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