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亿元!省地质院参与申报的国家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成功立项
日前,据财政部网站公示,由省地质院地灾所牵头和地信所共同申报并编制实施方案的“湖南南方丘陵山地区南岭北麓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成功入选2023年全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立项名单,为郴州市和衡阳市两市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3.6亿元。
该项目由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共同组织立项,郴州、衡阳两市政府联合申报。申报过程中,省地灾所、地信所分别成立工作专班,第一时间调集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地质专家组建编制技术团队,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全面开展图斑野外航测和野外调查、三维模型建立、水土植物取样检测等工作,邀请知名专家开展咨询论证,精心编制实施方案。最终,项目方案顺利通过财政部和自然资源部专家审查,成功助力郴州市和衡阳市通过竞争性审查。
根据实施方案,项目将聚焦生态屏障安全、生态产业融合“两大目标”,划分舂陵水、耒水和湘江干流“三个修复单元”,部署“六个子项目”,实施地形地貌重塑等“六类工程”,探索“生态修复+产业”等“1+N模式”,全面修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876个,完成修复面积1700公顷,为协同推进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南方示范样板”。
此项目的成功立项,是省地质院助力我省国家级生态修复工程申报工作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下一步,省地质院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实施“一体两翼三支撑”战略和打造现代化“地质湘军”为目标,聚焦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为美丽新湖南建设做出更大贡献。(文/欧 健 周泽宇 图/熊 超 编辑/梁 珊 杨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