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质要闻

省政协《湘声报》专题推介省空间所地质找矿工作——《为百年矿山持续注入生命力,三代找锑人“锑都”寻宝》

编者按:4月9日-10日,湖南省政协融媒体记者深入省空间所冷水江锡矿山项目,实地了解锡矿山项目地质找矿工作流程,面对面采访省空间所找锑人代表,现场感受一线地质工作者的坚守与艰辛。4月26日-27日,湘声网·湖南省政协新闻网,湖南省政协机关报《湘声报》先后发布专题报道《为百年矿山持续注入生命力,三代找锑人“锑都”寻宝》。


锑被誉为“现代工业、国防与尖端技术维生素”,是我国四大战略资源之一。位于冷水江市的锡矿山产锑量占全国三分之一,有着“世界锑都”之称。

在湖南,有一群找锑人,近70年来,他们一代接着一代与锡矿山并肩前行,持续为这座矿山注入生命力。

深藏于地下的锑是如何被发现的?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这群找锑人又将如何完成新的使命?近日,政协融媒记者来到锡矿山进行了探访。


2022年11月,省国土空间调查监测所锡矿山项目地质技术人员开展地表调查。受访者供图



深山为伴,三代人接力找锑

4月9日,记者来到冷水江,乘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然后踩着泥泞的道路穿过一片树林后,看见一个绿色帐篷为顶、数米高的钻探机台正发出阵阵轰鸣声,一侧堆放着勘探钻杆、套管等。

“这里是一个钻孔的地方,以前只能向地下打几百米的浅孔,现在能打上千米的深孔。”与锡矿山打了30年交道的省国土空间调查监测所(以下简称省空间所)高级工程师夏雄刚笑道。

在夏雄刚看来,上天不易,入地也难,向地下深处找矿是一件极为繁琐且耗时耗力之事。

找矿离不开钻探,钻探离不开钻机。但钻机十分笨重,重量达数吨甚至数十吨。夏雄刚说,由于钻孔布设在各种地形上,过去搬运设备需要数十人背扛肩挑,费九牛二虎之力把钻探机搬运到钻探点。钻机一启动,24小时不停工,钻探人员三班倒。“钻孔并不大,开孔直径只有十几厘米。但在钻探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各种复杂地质情况,有时几个月才能完成一个孔。”夏雄刚说。

尽管随着技术的进步、交通的发展等为勘查找矿提供了诸多便利,但矿藏深山,找锑人如今仍需要与深山为伴,以荒野为家。不过,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阻挡一代又一代找锑人到锡矿山找锑的脚步。

从原湖南冶金地质勘探234队到原冶金246队、原有色246队,再到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总队,在历经数次机构改革整合后成为了如今的省空间所,无论名字如何变更,他们与锡矿山的缘分却从未割断。

“干一行要爱一行、钻一行,更何况找锑是一件十分有价值的事。”省空间所总工办主任石坚是地质专业科班出身,2009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地质找矿工作,说起找锑的意义,他滔滔不绝,“手里有矿,心里不慌”。

“湖南盛产锑矿,储藏量占世界第一位,一般的金属是热胀冷缩,锑却热缩冷胀,广泛应用于生产各种阻燃剂、合金、玻璃、半导体元件等领域。省空间所作为全国找锑专业队伍,找锑报国是使命所在,要不断探寻地下宝藏,充分发挥地质主力军作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省空间所所长康汤说。


孜孜以求,不断探索成矿模式

打孔钻探、抽取岩芯、摆放编号……钻探现场,工作人员熟练操作着钻机,不停忙碌着。省空间所锡矿山项目负责地质的高工唐代文介绍,正常情况下,钻井达到地下指定的深度后,可能接触到锑矿。

“矿产分布并非杂乱无章的,有规律可循,因此,钻孔施工的位置要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后确定。”省空间所地质勘查院副院长赵志坚说。

翻山越岭填图测量、编录,认真记录每一个地质点,详细绘制每一条地质剖面;回到驻地整理资料,探讨找矿思路,总结成矿规律,最终再形成统一认识,这基本上是每一个找锑人的工作常态。

赵志坚摊开一张张锡矿山锑矿区勘探线设计剖面图、平面图,图上清晰展示着锑矿区的地质特征。“对锡矿山的找矿认识,与一代又一代地质找锑人孜孜以求的接力探索密不可分。”赵志坚说。

1956年建立湖南冶金地质勘探234队到现在,已有三代找锑人在锡矿山进行地质勘探工作。

第一代找锑人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前人浩如烟海的地质资料,甄别各学派的观点,提出了含矿地层时代为上泥盆统佘田桥组。新认识的提出,拨正了找矿方向,催生了30余项科研成果。

2005年,在国土资源部指导下,湖南正式启动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在这轮找矿行动中,第二代找锑人开启了锡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的实施。

由于锡矿山锑矿田内浅部的找矿空间有限,他们决定开展锡矿山地区深部找矿工作,向地球深部进军。此后,第二代找锑人团结奋斗,加大综合研究和实践探索,最终取得了“N层楼模式”“背斜+一刀”及“构造叠加”的成矿理论突破,在此基础上,新发现并探明了锡矿山锑矿田第五大矿床——稻草湾锑矿床。

如今,接力棒落到了省空间所第三代找锑人手上。从2017年开始,第三代找锑人在前辈的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锡矿山锑矿田新的容矿空间,得出了“背斜+N刀+N层”的又一新的成矿模式。


寻求突破,推进新技术深度融合

锡矿山锑矿田由老矿山、童家院、物华和飞水岩4个锑矿床组成,其开采历史追溯超过127年。

1956年至1965年,探获锑金属量36余万吨;1966年至1995年,探获锑金属量近70万吨;2004年至今,探获锑金属量14万吨……

“虽然近些年探获锑金属量相较以往少了许多,但在地层复杂的锡矿山深边部找矿越来越难,新增1万吨以上,就相当于找到了一个中型锑矿。”夏雄刚说。

70年,三代找锑人在锡矿山累计探获锑金属量120余万吨,创潜在经济价值达1000亿元以上。

过往成绩只是昔日荣光,前方道路依旧艰难而漫长。如今,湖南抢抓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机遇,出台相关文件和政策,计划到2035年,努力打造10个具有竞争力的千亿矿业产业集群,形成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现在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锡矿山深部找矿难度大,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此,省空间所需要迎难而上,创新而为,加大勘查力度,加强科技攻关,寻求新突破。”康汤说。

童家院地区在F3断层下盘深部是否存在硅化及赋存矿体一直备受质疑,但省空间所从未放弃。2022年10月16日,在此处发现第一孔岩心中含有具开采价值的IV号辉锑矿体时,唐代文欣喜不已。

“这一突破打破了童家院矿床找矿的沉寂,为探索锡矿山北矿的‘第二成矿空间’提供了重要线索。”专家们通过分析认为,这里有望发现较大规模的锑矿资源,为百年锑都再次带来辉煌。

为实现找矿突破和快速增储的目标,省空间所将数字技术与地质工作深度融合,开展了冷水江市锡矿山锑矿田三维可视化及成矿预测研究工作,建立了矿床三维地质模型。

“三维地质建模如同在地下安装了一个望远镜,哪里有矿,一目了然。寻矿插上了科技与智慧的翅膀,找大矿、好矿、富矿的成功率更高了。”石坚认为。

谈及未来,康汤表示,希望省空间所能立足锡矿山地区,拓展至省内主要锑成矿带,辐射全国主要锑成矿区域,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增添找锑品牌新成色,续写功勋地质队新荣光,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彰显更大的作为和担当。

省政协《湘声报》专题推介省空间所地质找矿工作——《为百年矿山持续注入生命力,三代找锑人“锑都”寻宝》

33289575

foot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网站标识码:4300000027
ICP备案号:湘ICP备2022025797号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单位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中路三段106号
联系电话:0731-89686037     邮编:410014
公安机关备案号: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号

  •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ICP备案:湘ICP备2022025797号

  • 联系电话:0731-89686037

    公安备案: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