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质要闻

张皓在中非地质合作项目落地方案推介会上作主题演讲 为深化中非合作提出地质倡议、提供地质方案


6月13日,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重要活动之中非经贸合作项目落地方案推介活动盛大举行。湖南省地质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皓发表《地质力量助力先行,中非携手共探资源新未来》主题演讲,分享湖南地质在非洲的勘探实践成果,并推出深化中非地质合作的落地方案,为中非经贸合作注入地质力量。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晴日参加。


活动开场,湖南省人大党委会副主任陈飞、马里共和国锡卡索省省长Marie Claire DEMBELE等嘉宾致辞,主题演讲环节围绕创建智库、高质量智库建设、中非企业家合作、深度合作在马里实践、产业合作可持续发展路径以及地勘助力中非资源合作等多个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张皓在演讲中表示,湖南省地质院扎根三湘大地七十余载,形成“一体两翼三支撑”发展战略,构建起集资源能源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地质灾害防治于一体的技术服务体系。她从地质底蕴、合作基础、未来展望三个层面介绍了湖南省地质院的优势实力,并就深化中非地质合作提出倡议。

厚蕴湘土,地质湘军血脉传承。

“为国找矿”是湖南地质立身之本,为新中国“两弹一艇”提供首批铀原料,在湖南发现157种矿产,探明储量矿种124种,近年更发现超大型锰矿,探获超300吨金资源量与380万吨锂资源量。科研创新是发展之基,院1.1万名职工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占比超20%,构建13大地质学科技术体系,拥有近20个创新平台与80亿条地质大数据,参与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3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地质支撑是服务之本,以“地质+”思维布局生态文明建设全领域,实施洞庭湖山水等10项国家生态修复工程,冷水江锑煤矿区生态修复项目入选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优秀案例。

深耕非洲,结出务实合作硕果。

海外地质合作经验丰富。湖南地质“走出去”历史悠久,上世纪60年代起参与境外援建,改革开放后与多国开展矿产勘查,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成立湖南矿业国际合作产业联盟,承担超200个境外项目,合同总额超25亿元。中非地质合作成果可喜。在津巴布韦探获5个10吨以上金矿床,总价值超100亿美元,带动当地500余人就业;在肯尼亚老高瑞矿区,引入循环经济理念,援建学校、打井修路,将地质技术服务融入当地民生。中非经贸合作意愿坚定且强烈。在马达加斯加设立“湖南地质非洲工作站”,建成海外首家联合检测实验室,与沙特、津巴布韦等国矿业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非地勘项目发展到50余个重点项目集群,带动产业链投资预计达千亿美元。

展望未来,共赴星辰山海之约。

面向新时代,三大链条构建中非地质合作新体系。资源勘查协同产业链方面,聚焦关键矿产及资源走廊成矿带,开展地质填图与勘查,助力非洲国家摸清资源家底,构建“探-采-选-冶-加”一体化产业格局。科技创新共享数据链方面,依托非洲工作站打造中非“智慧地质”合作网络,联建科研平台,开展矿业科技前沿攻关,推广先进技术。技术支撑共建发展链方面,推广干旱区水文地质勘查技术,协助建设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开展环境地质调查,参与非洲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地质工程勘察。


“从湘水之滨到尼罗河畔,地质构造的巧合呼应,恰似中非文明交流的天然纽带。”张皓表示,湖南省地质院愿以“地质锤”“罗盘针”“支点”之姿,为共筑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湖南地质力量。

此次演讲展现了湖南省地质院在中非地质合作中的实践成果与战略规划,为中非经贸合作项目落地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地质方案”,引发与会嘉宾热烈反响。

活动期间,《创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智库倡议书》及相关方案、报告正式发布,标志着中非经贸深度合作智库正式启航。中方及来自马里、毛里塔尼亚、乌干达等国的高级官员代表、智库专家、企业代表共500余人出席会议。


省地质院相关部室负责人及院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推介活动。(文/苏 媛  图/李 想  苏 媛  编辑/李 想)

张皓在中非地质合作项目落地方案推介会上作主题演讲 为深化中非合作提出地质倡议、提供地质方案

33718176

foot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网站标识码:4300000027
ICP备案号:湘ICP备2022025797号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单位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中路三段106号
联系电话:0731-89686037     邮编:410014
公安机关备案号: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号

  •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ICP备案:湘ICP备2022025797号

  • 联系电话:0731-89686037

    公安备案: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