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徐义刚院士团队访问湖南省地质院矿调所并开展地质考察
9月7日至9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院士、黄小龙研究员率科研团队到访湖南省地质院矿调所,并在所专业技术人员陪同下,对郴州地区典型花岗岩体与矿体开展了野外地质考察。
考察期间,团队深入柿竹园、界牌岭、新田岭等多个典型矿区及岩心库进行实地调研。在柿竹园矿区,专家团队详细观察地表矿化露头与蚀变分带特征,并深入井下坑道,分析矿体形态、构造控矿及成矿流体活动迹象。在界牌岭矿区,团队重点关注萤石与多金属矿的共生关系和成矿模式,认为省矿调所取得的勘查成果为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在新田岭岩心库,技术人员系统展示了典型钻孔岩心,结合地球化学数据,双方围绕成矿物质运移与富集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团队还考察了骑田岭岩体,从区域岩浆演化与成矿作用角度研讨南岭地区花岗岩成因及演化规律,为研究提供了重要野外实证。
徐义刚充分肯定了省矿调所近年来在湘南地区的找矿成果和行业影响力,以及矿调所技术人员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野外经验。他表示,此次考察不仅深化了团队对郴州地区成矿地质条件的科学认识,也促进了国家级科研机构与地方地勘队伍之间的交流,希望未来双方携手合作,共同开展关键矿产成矿机理研究、深部找矿技术攻关及人才培养,为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提供科技支撑。(文/雷 薇 熊念旭 图/雷 薇 编辑/麻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