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典型!省地质院2个案例入选全国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近日,在2025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全国第二批矿区生态修复典型案例。由省地质院支撑服务的常宁市水口山铅锌矿生态修复、湘西州花垣县废弃矿区生态修复项目,分别入选生产矿山、废弃矿区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使我省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实现各类别案例全覆盖的省份之一。
衡阳常宁水口山铅锌矿享有“世界铅都”“中国铅锌工业的摇篮”之美誉。受历史上采矿工艺等因素影响,矿山曾出现地表开裂沉降、塌陷、植被损毁、地形地貌改变及水土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常宁水口山铅锌矿企业履行“谁破坏、谁治理”法定义务,坚持保护优先、源头防控、统筹规划,探索出“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绿色发展新路径,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共赢。省地质院遥感所长期为常宁市水口山铅锌矿提供探矿增储与生态修复等技术服务,省地质院地灾所承担了常宁水口山铅锌矿的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和年度验收设计,省地质院生态所、空间所、城调所、地信所等多家院属单位承担实施了常宁水口山铅锌煤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相关标段工程,为案例申报打下了坚实基础。
湘西州花垣县作为曾经的“锰三角”核心区之一,长期粗放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当地坚持因地制宜、多元投入,出台全国首部县域矿山生态修复法规,系统推进损毁土地治理与生态功能重建,推动“环境负资产”转化为“优质生态资本”。省地质院地灾所近年来承担了花垣县30余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勘查、设计、施工任务,完成58处多类型治理项目验收技术服务,7处有责任主体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验收技术服务,编制多个关闭矿山生态修复方案,为花垣县“锰三角”向“绿三角”的生态蜕变作出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省地质院在生态修复领域连续荣获国家和省级优秀案例,充分彰显了作为全省矿山生态修复主力军的担当作为。下一步,省地质院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抓“十五五”规划和新《矿产资源法》正式实施契机,进一步提升地质工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湖南作出湖南地质新的更大贡献。(文/刘志军 编辑/李汶珂)




公安机关备案号: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