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 > 地质人热议热评
激活物化探数据潜能 加快发展地质新质生产力
廖凤初 贺华霖 李明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2024年3月,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
进入数字时代,数据成为推进科技创新、人才聚集、产业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生产要素。当前,湖南省地质院大力实施“一体两翼三支撑”发展战略,数据支撑作为“三支撑”之一,旨在以数据开发利用为引擎,促使生产要素进行创新性配置,催生新产业、新模式和新动能,实现生产要素协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的增长路径。
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所(简称物化所),在六十余年的地质调查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探数据(简称物化探数据)。现以物化所为例,阐述如何激发物化探数据要素潜能,加快发展地质新质生产力,推动数据支撑省院战略目标高质量完成。
一、物化探数据要素在地质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
物化探数据不仅记录了湖南省全境的重磁特征和地球化学背景,为矿产资源调查、生态文明建设、农业农村发展、乡村振兴等提供数据支撑,对发展地质行业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一是物化探数据推动地质科技创新。物化探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地质勘查手段,在地质找矿、地热资源勘查、生态环保、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物化探数据是地质数据要素的关键核心。随着物化探技术朝着高分辨率、高精度方向发展,采集的数据精度和数量均有显著提升,足以满足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深部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评价等领域对地球物理数据综合处理与解释的需求;并能为土地资源保护、土地整理复垦、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提供科学数据依据;更为重要的是,物化探数据在“双碳”研究的应用中有望揭示碳源/汇的动态变化,能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决策支持。此外,地球化学样品库保存了上世纪70~80年代成千上万组样品,既可用来研究元素自然环境背景,也可成为现代环境治理的标本。二是物化探数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激活物化探数据潜能,有利于推动地质行业创造新业态、增强新动能。例如通过物化探数据分析研究,揭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规律,预测有益元素,对服务生态环保、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利用实时数据监测土壤污染、水质变化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有助于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推动地质工作向更宽广的领域转型发展。
二、深入研究激活物化探数据要素潜能的关键问题
激发物化探数据要素潜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开展物化探数据深度挖掘与智能分析。开展新一轮找矿战略突破行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是当前地质行业的头等大事。其对物化探技术方法提出了提高资源勘探效率和精度的要求:首先是要建立涵盖重要能源和矿产资源领域的全面的物化探数据采集网络,确保数据的广度、精度和深度;第二要加强物化探数据分析与综合处理,揭示地下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潜在的能源储备区域;第三要通过构建动态数据模型和预测系统,实现对能源资源潜力的实时评估和风险预警,准确地预测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储量,为能源资源勘探开发提供新的视角。
二是实现物化探数据与相关学科数据融合。整合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和生态模型,对生态环境进行精准监测和评估,指导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工作;结合水文专业学科和水资源管理,运用地球物理数据优化水资源的勘探、规划和可持续利用,为水利水电领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进行地球化学数据分析,助力土壤肥力评估和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的应用,发挥其在工程建设选址、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基础设施稳定性分析中的关键作用;推动物化探数据在应急管理中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响应能力。
三、激活物化探数据潜能,加快发展地质新质生产力的具体措施及实施路径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激活物化探数据潜能,发挥其在资源、环境、生态、民生、安全等领域的重要支撑作用,推进地质科技自主自强,推动形成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要推进物化探资料数字化。全面整理盘活历史以来积累的物化探数据,加快推进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资料的电子化和数字化,集成整合建成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库,并对近年来形成的增量数据数字化,录入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和有效利用,助力建成湖南省地质大数据中心,实现地质工作全流程数字化,推动地质生产力跃迁升级。
二是要加强物化探数据研发应用。在建成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库基础上,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研发建设物化探数据应用管理平台,开发具备数据管理、综合查询、分析应用等数据服务功能,积极推进与农业、林业、交通、水利、环保、应急等行业间数据交换共享;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物化探数据采集、处理、管理等软件的研发和推广,实现持续的应用创新和增值,催生新的服务模式,发挥数据要素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加快形成地质新质生产力。
三是要突出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创新人才引培机制,积极引进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大数据等专业高层次人才,为地质数字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培养具有计算机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打造地质信息技术科研创新应用团队;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支持科技人才在地质数字建设、地质科研重大项目、关键技术攻关中“挑大梁”,激发创新能力。
四是要推动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坚持开放合作、兼容并包,在横向上深化与多领域的数据数字化建设合作,推动实现物化探数据与其它领域数据的有机融合,形成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的全链条产业发展模式,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国土空间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数据保障和技术支撑,推动新时代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服务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作者系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所所长,以及办公室同志、大数据中心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