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首页 > 专题专栏 > 深化文明创建 构建和谐机关 > 乡村振兴

统筹推进一盘棋 倾情扶出四朵花——省地质院驻村帮扶工作纪实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和任务要求,省地质院现有4支驻村帮扶工作队分别驻扎在怀化市辰溪县垅山村、张家界市桑植县水田坪村、邵阳市新宁县潘家村、郴州市安仁县源田村开展第二轮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带领当地百姓艰苦奋斗,截止2019年底,4个帮扶村均如期实现“户脱贫、村出列”任务目标。这背后,凝聚着湖南地质人的责任和担当、智慧和力量。


因时而动强化组织领导

2019年7月初,省地质院重组成立。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力完成脱贫出列目标任务,院党委在统筹全院系统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工作的同时,始终把驻村帮扶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最大民生工程和责任担当,主动站位,责任上肩,尽锐出战,集中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

在院党委成立后的第一次会议上,就扶贫攻坚工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叶爱斌亲任组长、其他院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1名院党委副书记分管、院组织人事部具体抓,设立驻村帮扶办公室,负责全院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及保障;明确结对帮扶责任人和充实配备了13名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

会上,叶爱斌特别强调:当前四局重组新立,全院面临着紧迫、繁重、系统的改革任务,万不可因地勘单位改革任务重而滞缓了脱贫攻坚任务加快实现的进程。他要求:原四局承担的驻村帮扶工作务必做到有序衔接,工作只能加强而不能减弱、进度只能加快而不能落后;必须突出基层党建,选优配强村组干部,组织村骨干业务培训,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坚持专人专班,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抓好驻村蹲点帮扶各项工作指导落实;特别是要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统筹生态环境与基础建设同步扶智扶志与产业发展;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鼓作气干到底!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鼓作气干到底!”这是脱贫攻坚要求,也是地质情怀关切,更是老乡致富期盼。按照院党委部署安排,4支驻村帮扶工作队秉承“强党建、兴产业、促脱贫”的帮扶思路,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工作,帮扶村的基层党组织得到了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得到极大改善,扶贫项目精准实施得到持续发展,各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因村施策推进民生工程

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帮扶队按照脱贫攻坚三年规划和行动方案,严格审核年度计划,严格把控阶段任务,对标对表严格督查帮扶措施推进情况,确保各项扶贫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按照年度预算计划,对扶贫项目资金优先安排,确保项目建设有保障。

截至当前,已分年度分阶段先后投入扶贫项目资金1410余万元,主要用于基层党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和扶贫产业等四大类46个项目。累计投入近500万元,硬化道路22.6公里,解决路陡、险、窄、烂等问题,实现了组组通硬化公路的目标,各村公路硬化率已达到93%以上,为当地铺筑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累计投入110万元,新建机井1口,蓄水池15个,铺设饮水管道10万多米,全部接上安全洁净水,彻底解决了困扰山村几代人的生活难题;维修硬化水塘50口、修筑水坝水渠1万余米,缓解生产储水用水问题。


因地制宜助推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是帮助当地脱贫致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道路和保障。4个扶贫队通过实地调查,结合各乡村实际,全力支持和培育发展绿色、特色农产业,大力发展合作经济和乡村企业。截至目前,已在4个村累计发展了350亩油茶、100亩黄桃、200亩红薯、100亩硒米等种植基地,培养了31位猪、牛、羊、鸡、鸭等养殖大户,引导了33名村民回乡创业。

在水田坪村,以500亩生态茶园和标准白茶加工厂为依托,成立了三重界茶叶种植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的产业扶贫的运作模式,全体村民可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和共享分红等多种渠道受益。在源田村,以土地流转为抓手,建立了葡萄、韭菜、百合花等种植合作社,既让村民有了土地流转金,又有务工收入、还能让链接的贫困户和村集体收益股金红利。在潘家村,以93亩槐米产业基地为纽带,以集体林场老场部为依托,成立“村委会控股、全民持股”的模式发展专业合作社,投入200余万元,建立了1000多平方米的淀粉生产车间、粉条制作车间、杀青车间、农作物烘干车间等集体经济场所,通过出租经营方式,可加工红薯粉条150吨/年,烘烤农产品若干吨,能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余万元,可解决劳动力季节性就业约12人,人均年增收2余万元。


因势利导加强引智扶志

省地质院领导在调研过程中多次强调要把“孩子的教育问题必须作为首当其冲的大事抓紧抓实抓好”。在水田坪村,投入60余万元新建了一座集教学、生活、运动、游乐、休息等多功能一体的扶助村办小学,在其它几个办学条件好的帮扶村,帮扶队与村小学结对帮扶,指导其建设,捐助了10余万元改善教学设施。

培育新时代新型劳动者,也是脱贫攻坚的关键,对口联系高职帮扶、技术技能培训等也成为扶志扶智行动之一。通过出台励志政策,鼓励学生报考院属职业学校,给予免学费的激励机制,营造了崇文重教氛围。通过广泛开展外引内培,组织开展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各类专项讲座共41次,培训人员达1600多人次,捐赠了农业种养殖、幼儿读物、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书籍2000余册,全面提升村民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除此之外,还加强文化宣传,宣贯“阳光助学”、“雨露计划”等教育政策,鼓励广大学子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每年组织大学生参加院属单位开展的“金秋助学”活动,资助19人6万余元;通过“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九﹒九”重阳节等节日活动,开展《“幸福一家人  脱贫潘家行”扶贫扶智扶志五大系列活动》。


结对帮扶一个都不能少

截至目前,全院15名院领导、247名处级干部结对帮扶了330家贫困户,1500余人次开展脱贫攻坚、结对帮扶活动,进村入户宣贯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完善帮扶措施、协助解决实际困难。

聚焦山村农产品量少、分散和销路渠道单一等短板弱项,制定了“致富带头人产业扶持办法”,激发了贫困村民自主发展做好做大农产品的内生动力;通过创新结对帮扶、加强工会时令性采购、落实“以购代捐”等举措,利用微信、QQ等网络平台,帮助销售各类农副产品达60余万元。2020年,省地质院及9家院属单位预订购了4个帮扶村的猪、羊、鸡、鸭、红薯粉、硒米等农产品。


复耕复产村村寨寨正忙

今年年初,院党委多次会议专题听取4个驻村工作队情况汇报,重点就新冠疫情联防联控和脱贫攻坚成果如何巩固提升作出部署安排。院党委研究指出,虽然4村如期完成了脱贫任务,但是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第一阶段要务是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第二阶段要务是要抓好复耕复产复学,防止返贫。

疫情发生第一时间,省地质院4个帮扶工作队快速到位,及时指导村两委成立新冠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全村疫情防控工作,与村支两委干部携手奋战,带领党员群众共同筑起一道乡村阻击疫情的坚强防线,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疫情防控取得胜利后,驻村帮扶工作队工作力度不减、工作计划不断,一方面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另一方面要有序做好复耕复产等工作。

截至发稿日,4个扶贫队党员干部正与老乡们同吃同住同劳作,田野间、山寨上、厂房里正复耕复产繁忙一片,教室里正童声朗朗。(文/袁三喜  杨连高  编辑/李纲)

统筹推进一盘棋 倾情扶出四朵花——省地质院驻村帮扶工作纪实

13249615

foot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网站标识码:4300000027
ICP备案号:湘ICP备2022025797号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单位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中路三段106号
联系电话:0731-89686037     邮编:410014
公安机关备案号: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号

  •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ICP备案:湘ICP备2022025797号

  • 联系电话:0731-89686037

    公安备案: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