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七一”讲话精神 开启地质院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我们党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光辉历程,宣告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深刻总结了伟大建党精神,系统阐述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并向全体共产党员发出了号召,既振奋人心、又催人奋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如何赶好考?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既是纲领性文献,又是我们找寻前进方向的的根本遵循。就地质院来说,自2014年我省启动地勘单位改革进程,历经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剥离社会职能、四大地勘局重组、总体框架方案落地等阶段。到今年7月,省委编委关于地质院机关“三定”、新的地勘队伍组建方案两个文件出台,已实现从顶层设计到实施落地,标志着湖南地勘单位改革已正式转入实质性阶段,进入了改革的关键期和攻坚期。如何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结合对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提供地质方案,在新定位上下功夫。
长期以来,地质工作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基础性、公益性、先行性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的时代,对地质工作的要求也有了新的变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描绘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要求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此前,2021年4月30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国家“十四五”规划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为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战略方向,确定了核心目标,明晰了行动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地质工作从以资源保障为主向资源与生态保障并重转型提供了方向引领。
地质院组建以来,院党委提出了着力于服务资源能源保障和自然资源管理的“五大保障、三大支撑”职能新定位,高度契合了国家发展战略。省委编委批复的院机关“三定”方案中明确的地质院八项职责第一项就是:承担国家和全省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和地质科学研究,为全省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地质技术支持,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地质科学理论、基础地质信息支持及资源能源、地质环境、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服务,进一步明晰了地质院及新组建的直属事业单位作为公益类事业单位的主要工作方向与工作内容,换言之,地质院系统要着力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地质方案上下功夫,聚焦国家和省发展战略方向、重点和需求,找准切入点,积极谋划、系统思考、统筹运作,提高为国家尤其是湖南提供地质方案的针对性、实效性,将地质支撑融入政府决策,为实现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起到引领和导向作用。
从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地质工作要主动服务好生态文明建设,在承担山水林田湖草等多要素综合调查评价、治理保护及监测,融入碳达峰与碳中和行动等方面发挥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立足湖南发展的角度,地质工作要服务好“三高四新”战略的实施,在资源能源保障、工程建设、检测、监测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主动融入“一江一湖四水”保卫战、污染防治攻坚战、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抗灾、乡村振兴战略等省内重点工作、重大工程、重要项目,以更加有为的地质担当和更加有效的保障服务,为现代化新湖南建设作出贡献;从地质行业自身发展要求,地质工作要服务于提升资源利用率、提高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开展绿色勘查、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总之,地质工作要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围绕大力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做好文章。
二、磨砺地质技术,在新领域上下功夫
适应新时期地质工作的业务需求与工作要求,不断延展地质工作专业领域,拓宽地质工作服务范围,需要在地质技术上的强有力支撑,一方面要在传统的地质工作技术、装备和工艺上进行总结、提高和改进,另一方面包括新装备、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和应用,及科技创新等多方面能力和实力的提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论是地质工作传统的地质找矿主业的巩固和发展,还是转型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时期,都需要新的技术支持和创新。
如:国家在“十三五”规划纲要即提出要加强深海、深地、深空、深蓝(即“四深”)这四个领域的战略高技术部署,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技术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5月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四深”问题,要求在“四深”等领域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在深地方面,除了对地球深部的矿物资源、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也包括城市空间安全利用、减灾防灾等方面。浅层关乎地下管网及基础设施建设,深层关乎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和能源开发利用。从地质院目前全院开展技术工作和服务的专业领域来说,浅层与深层均有涉及,浅层的地下管网探测已有多家单位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具体技术工作,地热资源之浅层地温能的研究与开发利用也有成功的范例。在“双碳”目标下,地热资源探测既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也面临着诸多的科技创新难点。新时代地质科技创新应该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要紧跟时代步伐更应引领时代步伐。从这个意义上说,面向国家、面向湖南重大需求,立足于现实具体问题,进一步磨砺地质技术、打造专业品牌、开创新的服务领域是有广阔空间、也是大有作为的。
三、锻造地质力量,在新形象上下功夫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然而,无论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报国”永远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懈奋斗的动力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这句诗来高度评价一代代科学家为祖国和人民作出的重大贡献。这其中,也包含了一代代地质科技工作者!新中国建立以来,他们怀揣“地质报国”的理想与追求,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在千山万水间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洒向群峰,染红所有秋叶!并形成了引以为豪、代代传承的“三光荣”地质行业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了地质担当。
站在新时代、新起点,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地质人不仅需要加强思想淬炼、弘扬地质精神,还要提升素质本领、强化责任担当,更要善于创新进取、塑造新的形象。广大党员同志,更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号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在方方面面发挥好先锋模范和示范引领作用,团结广大职工,在地质院改革发展的新征程上,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改革部署和要求,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现代地质工作观,身体力行,推动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文/邓坤江 作者系省地质院宣传中心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