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湖南省地质院2022年劳动模范表彰专题 > 媒体关注
掌声为他们响起——记湖南地质人故事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 艳 何 青 通讯员 彭静怡 长沙报道
7月22日,湖南省地质院2022年“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努力向未来”劳动模范表彰大会现场,掌声如潮。
当天表彰了60位劳动模范和40位先进工作者。如潮的掌声,是为他们响起。
他们是生态修复的排头兵、一江碧水的守护者、扶贫找水的逐梦人、开拓市场的弄潮儿、全神贯注的“拼命三郎”……他们是普通的湖南地质人,更是一群甘于奉献的劳动者。
他们是行走大地的矿痴,是地质灾害的人工警报器,是国情调查的地上卫星,是施工建设的最强标杆,他们种好了自己的“责任田”,收获了满满的价值感。
“地质队伍历来有着尊重科学、尊重劳动的优良传统,也始终是培育劳模、成就劳模的一方沃土。”湖南省地质院党委书记谈文胜如是说。
每一个劳模,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先进,都有自己的精神,
一天只睡4小时1500次隐患点排查
第一次参加汛期巡排查,湖南省国土空间调查监测所的龙孝就坚定了做一名地灾防治人的信念。“工作10年了,参与的地灾防治工作越多,责任感、使命感就越强,我很热爱我的工作”。
因为这份热爱,他是一天只睡4小时的精神小伙,1500次隐患点排查、20次应急抢险避险,142个专业监测点建设、12个省级重大项目实施,他埋头苦干;带着这份执着,他是与地灾“猛虎”死磕到底的不屈尖兵,“隐患在哪里”、“怎么防怎么治”,他苦思冥想;肩负这份使命,他是风里来雨里去的细心伢子,查裂缝、看滑坡,他苦练本领,快速成长为年轻的地灾防治专家、优秀的“湖南省地质调查岗位标兵”。
4次远赴非洲,揽下10多个勘察项目
“不管国内国外,我就喜欢搞工程勘察”。提起自己的岗位,湖南省工程地质矿山地质调查监测所的谢名洋一脸笃定。
市场低迷时,他曾4次远赴非洲,揽下10多个勘察项目,用超前进度、超高质量,向世界传递了“吃得苦、霸得蛮”的湖南地质精神。
3年坚守妙手治污青山不墨
湖南省城市地质调查监测所张弛,作为实体负责人,本可以在办公室居中调度,却常常不见人影。面对世界级难题矿涌水,他勇探“虎穴”,用3年坚守换来了“泉涌石板滩,绿水妆青山”的可喜变化,获得了“妙手治污、青山不墨”的锦旗。
泸溪县国道因灾阻断,他靠前指挥,奋战一线40天。临澧县突发超6000平方米地面塌陷,他又第一个进了危险区。“一线的事,不敢马虎,不敢懈怠,只有待在这里,我心里才踏实。”
驻村帮扶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水田坪村村民收获丰收时的笑脸,就是我工作最大的成就和幸福。”湖南省核地质调查所的张刚说。
离开城市选择驻村帮扶,他是争取帮扶资金的“协调人”,为村里争取各类帮扶项目资金1500万余元;他是疑难问题的“攻坚人”,稳步推进人饮工程,解决了全村饮水历史难题,改善村庄环境整治配套设施,筑实美丽乡村建设基础。
他也成为了村民致富的“带头人”,带领村民建设500亩生态茶园,夯实村级经济发展基础。人均纯收入从3200元增至10165元,实现了整村脱贫目标。自己也成为省、县“脱贫攻坚”先进典型。
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话语,彰显了湖南地质人的责任与担当。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一块块奖牌背后,凝聚着一个个湖南地质人的智慧和汗水,藏着一个个地质人的故事。
台下,观众用热烈的掌声,向先进们致以由衷的敬意。
会上,谈文胜号召全院广大干部职工,要以劳模为榜样,展现主人翁姿态、发挥主力军作用,立足新起点、扛起新使命,掀起争先创优、强院有我的奋斗热潮,提高站位强使命,稳中求进谋发展,创新为上勇争先,团结协作树新风,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共同当好深化改革的支持者、转型发展的促进者、和谐稳定的维护者,全力巩固全院政治安定、发展安全、队伍安稳的良好环境,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再立新功、再续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