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奖】砥砺深耕 履践致远——致我们这十年——李敏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于历史长河而言,十年,只是短短一瞬。对我们个人来说,十年,足以见证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这个新时代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无数个平凡的故事瞬间,汇成了我们的“幸福十年”。
十年前,我怀着对地质工作的热爱,朝圣一般入职了湖南省矿产资源调查所(原有色一总队)安全设备科,开启了在地质领域做安全和设备管理工作的人生里程。在矿调所的培养教育下,十年间,我从学校到机关,由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安全管理高级工程师。春风拂动,山河清远,我步履坚定地行走在实现自己人生理想抱负的征途上。
十年前,我初进安全设备科时,从仓库管理员和安全管理员干起。我是多么幸运,遇到了我入行的领路人,他就是有着先进管理经验的“拓荒牛”杨峰同志。他认真教我学习库房管理。教我认识了不同规格型号的设备材料,让我熟悉了入库(计划、采购、运输、验收、分类、上架)的各个环节。带我熟练掌握了出库(计配、发料、打包、装车、出队)的系列流程。由于人少事多,我俩常常加班到深夜。他事无巨细、耐心传帮带。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对地质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独挡一面的内当家。这十年也是地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十年。作为亲历者,我见证了设备材料的改头换面,钻机型号从JU1000、XY-44到XY-6B、XY-8的转变,钻机结构由立轴式、全液压动力头到模块化的提升。钻杆规格从φ60、φ75到φ95的变化,采取岩心方式由直联提钻提质到绳索打捞。探矿工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浅孔、小孔到大口径充填孔、1600米超深孔、3000米科研孔,进尺深度不断刷新。十年里,地质找矿进入了日新月异的快车道。找矿工具从罗盘、锤子、放大镜的小三样,更新到手持GPS、快速分析仪和无人机三大件的高科技仪器;工作地域从五湖四海拓宽到五洲四洋;地质成果由大型铅锌银矿、大型铜锡钨矿勘查延展到大型锂镍钴等新能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
在安全管理方面,我的领路人是经验丰富的两任安全科长杨志军和周洪湘两位同志。这两位年富力强的同志带领我巡基地、察酒店、奔项目、检工地,锻炼出安全管理工作需要的兔子腿、婆婆嘴、老鹰眼、包公脸。他们教导我要遵循安全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原则,告诫我必须增强安全管理责任感,提升安全管理使命感。每次新项目出队,我们安全管理人员都要给一线人员上安全教育课。以翔实生动的身边案例,让每位职工树牢安全价值观,让每位职工在脑海里都绷紧“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就是生命”这根弦,工作上得到了大家的极大认可。细节决定成败,点滴铸就辉煌。这十年,我在安全管理道路上砥砺前行,一路高歌猛进。安全管理工作由粗放型到精细化、标准化、科学化;从危险源辨识到防风险除隐患、双重预防机制;从5S到三标体系运行、企业二级标准化。十年间,我从地质前辈身上学到了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不仅工作上得心应手,而且本人还取得了一些成绩,单位也连续六年被省院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个人在不断进步,我完成了由人民教师到注册安全工程师的职业转化,再到安全管理高级工程师的华丽转身,并成长为中层干部。期间多次被评为安全先进个人和先进工作者,并获得了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党员的光荣称号。这些是我职业生涯中的高光时刻,背后承载的是我十年的青春和汗水,十年的历练与精修。一路走来,离不开领导的培养和关爱,离不开同事的帮助和支持,更离不开地质前辈的循循善诱和谆谆教诲。
砥砺深耕,履践致远。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屈指可数,新时代这十年的工作经历让我认识到,认清自身方能知晓定位,坚守初心方能行稳致远。我人生最宝贵的时光是在矿调所度过的,经历多个岗位的锻造。从当年子弟学校的一名青年教师到如今成长为高级工程师,从热爱学生的教育工作者变成如今综合型的安全管理工作者。十多年来,是矿调所培养了我,锻造了我,让我实现理想,贡献青春和力量。未来十年,我将加压奋进,不负韶华,继续为地质事业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今日,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奔跑在复兴强国路上。明日,我们坚信:中华民族复兴之光必将闪耀世界,照亮全球!(文/省矿调所 李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