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湖南地质勘查局网站信息 > 专题专栏
找矿标兵炼成记——湘南地质勘察院共产党员侯茂松风采展示
侯茂松,男,49岁,研究员级地质高级工程师,湖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专家,湘南地质勘察院副总工程师兼地勘分院院长。专注地质专业的他,被大家称为“找矿标兵”,2011年、2014年连续二次被湖南省地勘局评为“专业首席工程师”。
躬耕二十载找矿硕果累累
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侯茂松参与了湖南千里山-骑田岭锡铅锌矿评价、湖南省桂阳县黄沙坪铅锌矿接替资源勘查、湖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等项目;主持了湖南省郴州市山门口矿区锡矿普查、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屋场矿区锡矿详查、湖南省宜章县蔡背岭矿区锡矿普查等项目;主管并参与了“湖南省郴州市东坡—高垅山地区铅锌钨锡多金属矿整装勘查”“湖南省三九—白云仙地区钨锡铀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印尼苏拉威西省波索县TOJO矿区铁镍矿预查”等近40个省部级重点勘查项目和地质科研项目。发现与评价了特大型规模矿床1个、大型规模矿床6个,提交的资源量潜在经济价值达2000亿元以上。
多个项目成果获得省部级、厅局级科技奖,其中省部级一等奖3项,省部级三等奖2项,省地勘局科技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特别奖1项。“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白腊水矿区锡矿普查”2006年获湖南省“十五”重要矿产勘查成果一等奖,2007年获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一等奖;2017年《湘南千里山—骑田岭地区锡多金属矿矿床研究与找矿勘查》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个人多次获得院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中层干部等光荣称号。
特别是2000-2006年,“湖南千里山—骑田岭锡铅锌矿评价”项目运作时期,侯茂松作为三个主要负责人之一,主管整个项目的综合研究工作,同时兼任主要工作区芙蓉矿田副分队长。该项目成果中提交的两个重要矿区普查报告:《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白腊水矿区锡矿普查报告》,求得333+334锡资源量达42.20万吨(达特大型),《湖南省郴州市山门口矿区锡矿普查报告》,求得333+334锡资源量10.39万吨(达大型)。该项目成果被作为国土资源部向党的“十六大”献礼的重要找矿成果之一,在当时多家主流媒体争相报导,在全国引起了轰动性的效果。
拓市场揽项目 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
2010-2011年,侯茂松任地调所副所长兼技术部主任,负责地调所的地质技术管理工作,当年有1个进入省第一批价款项目,有12个项目进入第二批省两权价款项目,1个进入中国地调局项目,1个进入省厅科研项目。共计成功立上项目15个,地勘投入总经费达到4361万元,创湘南院财政项目投入历史新高,特别是水源山、盘月塘、茶里岩、竹山排、金钗垄等多个矿区后期滚动续作,多年来累计项目总经费近3亿元,为湘南院的经济繁荣及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另外还有多个项目成果如屋场坪、奇古岭、老黎山、铜眼井等探矿权实现商业转让,为单位盈利3000多万元。
2012-2017年,任湘南地质勘察院副总工程师兼地勘分院院长,全面负责湘南地质勘察院商业地质勘查、境外地质勘查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几年来,与许多大型矿业公司如云锡、粤泰、金旺、湖南矿投、柿竹园有色矿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及项目合作合同,主要勘查项目有“湖南省郴州市玛瑙山矿区铁锰多金属矿详查”、“湖南省临武县鸡脚山矿区钨锡多金属矿详查”、“湖南省宜章县界牌岭矿区萤石锡多金属矿资源储量核实”等。同时,两眼向外,采取了“走出去”战略,完成了资质在新疆的注册,并在江西、新疆等地开展了商业地质工作;还承做了赞比亚、印尼、柬埔寨等国家多个境外勘查项目。期间,湘南地质勘察院签订商业地质勘查大小合同40多个,为院地勘业的发展撑起了另一片蓝天。
多个项目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如屋场坪矿段经详查后,云南锡业公司在该区已建立了采选企业;黄沙坪铅锌矿接替资源勘查、东坡铅锌矿接替资源勘查为两个矿山缓解了资源危机,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50年以上,安置人员3000余人。
率先垂范 着力培养复合型技术人员
侯茂松管理的部门年轻人占了三分之二,这些刚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缺少工作历炼,传帮带的任务十分紧迫、十分艰巨。侯茂松以一个党员技术干部的身份,率先垂范,耐心育人,敢于让年轻人担当,年轻人成长很快。
近几年,由于国际国内整体经济形势不好,经济复苏缓慢,能源及矿产品市场持续低迷,整个地质勘查业不景气。但在这个时候,地勘分院的同志没有等,没有悲观,而是在侯茂松同志的带领下积极谋求转型。从2015年至2016年间,分院组织技术人员积极参加各个学会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如地质灾害学会举办的地质灾害治理勘查、设计、施工,建设用地危险性评估;土地学会举办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技术培训;环境总站举办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培训班等达150多人次。在承担了10多个建设用地危险性评估,9个地质灾害搬迁避让、2个土地整治项目、郴州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项目中学以致用,为湘南院经济转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为湘南院培育了一大批复合型人才。
孜孜不倦 致力于技术研究
通过二十多年的学习、实践、探索和钻研,侯茂松同志熟练掌握了本行业的技术标准、规程、新技术及新方法,了解本行业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很强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
虽大多时间工作在野外一线,但也充分利用业务时间撰写学术论文多篇,并在国家级及省部级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12篇,发表专著《湘南千里山—骑田岭地区锡多金属矿矿床研究与找矿勘查》专著。2017年第五届矿博会期间,侯茂松撰写了核心科普论文《郴州神奇的矿物晶体特征及萤石的多彩成因》。
在湖南骑田岭芙蓉矿田找矿实践中,首次提出并运用"大岩体中后期小岩体成矿"新思路,在骑田岭复式花岗岩体不同部位找到了不同类型的锡矿床,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地调局于2001年在湖南省郴州市组织召开了"南岭中段锡矿找矿工作研讨会",专门介绍、推广骑田岭地区的找矿模式和经验。在随后几年的工作中,湖南、广东、广西、江西等地的阳明山-大义山、诸广山、九峰、锡田等大岩体中均找到了类似的、具大型以上规模的钨锡矿床。找矿成果带动了整个南岭地区的锡矿资源调查工作。
自强、自尊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是侯茂松同志孜孜工作的力量源泉。生命有限,追求无限。在地质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地质勘查工作也必须顺应新的形势发展,作为单位专业地质队的主要技术支撑人才之一,他精神饱满,誓为地质找矿事业贡献自己毕生的力量,以普写自己完整的专业技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