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湖南地质勘查局网站信息 > 专题专栏
成果誉三湘——省物勘院共产党员骆检兰风采展示
他温和话少,是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他工作很忙,是同事经常提起的话题;他有股韧劲,经常深夜、周末和假期连轴加班加点干活。在物勘院提起他,职工们连连点赞,荣誉的背后是他的辛勤付出和努力实干。他,就是湖南省物勘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工骆检兰。
骆检兰凭着对地质事业的热爱和执著,在地勘战线上坚守了30年,三湘大地留下了他的足迹,沙漠戈壁见证了他的付出,湖南新田富硒产业发展倾注了他的奉献。他从技术员、项目负责、副总工程师一路走到院领导,主持过地质项目28项,其中4个项目荣获省部级二等奖。因业绩突出,近年来他先后被授予湖南省地勘局“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长沙市国资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敢于担当作为,用行动书写“人生答卷”
他出生在将军县湖南平江的一户农民家庭。1988年中国地质大学毕业后,他满怀一腔热血来到湖南省物勘院三分队,长期扎根野外一线。
事业为先甘奉献。为应对地勘经济下行压力,2015年他多次奔赴新疆争取项目拓展市场,在他的努力下促成与新疆物探队签订《地质技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争取参与了新疆裕民县1个综合物探普查项目。项目位于巴尔鲁克山的无人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偏僻、基本无路,经常还有熊、狼等猛兽出没。白天,全程靠走路完成地质调查工作,晚上在山头搭建帐篷过夜,吃的是进山时在当地居民那买的馕饼。在一次踏勘过程中,队员们在荒山野岭处偶遇当地牧民放养的一群牛,牛群突然见到陌生人,感觉受到侵扰一样,猛地狂奔直追过来。队友们吓得四处躲闪,最后在骆检兰的镇定指挥下,队友们最后奔跑到一个山头才脱离危险。至今想起来,他仍心有余悸地说:“野外工作实属不易,但为了完成工作,队员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为他们点个赞。”
找水扶贫立新功。他勤学苦练,理论基础扎实,善于思考,坚持深入研究地质勘查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并将掌握的理论运用于工作实践。他注重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指导项目组发挥高密度电法、联合剖面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核磁共振等物探方法组合优势,成功实施了邵阳县塘代村、隆回县荆枝村两个扶贫找水项目,取得了良好成果,解决了当地居民急缺的饮水问题,顺利完成了扶贫找水任务,获得省政协扶贫组、省纪委扶贫组的高度赞扬。
地灾应急调查显担当。他努力推动应用地质雷达、天然场面波、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等高新勘查技术,在冷水江市铎山镇、邵东县黄陂桥村岩溶塌陷与地面变形勘查、邵东县石膏矿采空区地面变形调查与评价等项目的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恢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赢得了好评。
破译土壤密码,将成果打造“新田模式”
2002年开始,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了一批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为重要工作手段,以服务环境、农业发展为主要方向的重大地质调查项目。骆检兰作为普通的技术干部,以独特的眼光敏锐捕捉到这一重要信息,当时立即向院领导汇报,认为农业地质调查是未来发展方向,单位本身具有技术、人才等优势,建议切入农业地质调查领域。院领导对他提出的建议给予了充分肯定,当时就安排他负责跟进、编写方案、项目立项等工作。
随后5年期间,骆检兰作为主要技术人员,参与了洞庭湖区、衡阳盆地、湘江流域南部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覆盖了洞庭湖平原及湘江流域大部分地区,是以地球化学手段对土地进行的一次全面“体检”,获取了调查区海量的高精度地球化学数据。在湘江流域南部地区开展调查过程中,首次发现新田县富硒土壤分布范围广,且硒含量高。
“这么好的资源,一定要让当地政府认识到成果的价值”骆检兰心里暗暗想到。当时已是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的他主动跑到新田县国土资源局等政府部门联系,积极汇报和宣传项目调查情况、成果转化重要意义,提出新田可以发展富硒特色农业的建议和设想,引起新田县委、县政委的高度重视。
在骆检兰的努力下,争取到新田县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新田新圩镇、莲花乡富硒土壤地球化学详查与评价两个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全面摸清了新田境内土壤分布及含量,全面评价了土壤质量的整体状况,对新田县土地利用最佳模式进行了空间上的区划建议,提出对不宜农耕的土地进行土地改良、提升土地质量等级的建议,也为企业富硒农产品产地的筛选提供了精准定位,直接指导企业利用富硒地块种植富硒农产品,比如北部山区偏酸性适合种植茶叶、竹笋、绞股蓝、板栗等,有力推动了富硒基地土地的流转。
“发现了富硒地,一定要让当地的老百姓得到实惠”这是骆检兰萌生的又一个想法。2015年9月,在骆检兰的促成下,新田县政府、湖南三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物勘院三方进行合作,成立富硒土壤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中心,实现事企联合,以产带研、产研结合、生产研究及服务于一体的富硒产业发展新路子。
据统计,2015年新田县富硒农产品种植基地达27万余亩,建成了三大富硒产业园,形成46家规模较大的富硒农业生产企业或合作社,富硒产业年生产总值达16.9亿元,利润6.9亿元,新增就业10000余人,农户年均收入达到2万多元,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到如今,富硒大米、富硒大豆、富硒蔬菜等10余种生态富硒产业畅销粤港澳,远销东南亚、加拿大、美国……富硒产业已成为了新田县的主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新亮点。
实施农业地质调查,项目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了以“发现一种资源,培育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为基本内涵的“新田模式”,成为地质工作服务地方发展的精准扶贫成功典范。“新田模式”得到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认可,并于2016年6月在新田举办经验交流会进行宣传、推广。农业地质调查工作为新田富硒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让新田迎来了富硒产业发展的春天,在业内赢得广泛好评。
紧盯地质前沿 以实干演绎“工匠精神”
骆检兰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倾心单位发展,紧盯地质科技发展前沿,继续钻研农业地质领域。2014年起,他着手探索采用地球化学工程技术手段与土地整治相结合的技术开展耕地质量提升研究。这一思路获得省国土资源厅科技主管部门的共鸣,支持实施新田县富硒耕地质量提升技术研究项目。在他的主持研究下,将地球化学技术应用于耕地保护工作,总结出以调查评价、地力提升、污染修复、灌溉平整、检测评价等五个工程为主体内容的一整套耕地质量提升的技术方法体系,有助于补充耕地缺少营养有益元素和修复受污染的耕地,大大提高了耕地土壤的质量和生产力。
2016年6月,新田县耕地质量提升技术研究示范项目启动,运用地球化学工程学相关技术手段,重点在培肥地力、改良酸性土壤、保持养分平衡、降低重金属总量、抑制重金属活性、修复生态环境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与方法实践,探求提升耕地质量,增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实际成果。
2016年5月28日,国务院发布国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湖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湖南启动全省土壤污染详查工作,2018年完成相关任务。骆检兰密切关注土壤污染详查工作有关动态,组织化探所研究怎么能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切入土壤污染防治领域。骆检兰坚信,在这个领域一定会大有作为!随后,他积极主动向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汇报单位历史发展、相关工作成果、技术人才优势等等情况。最后,在省环保厅的大力推荐下,物勘院成为湖南省土壤污染详查项目的牵头实施单位。2017年10月湖南省土壤污染详查项目进入采样具体实施阶段。这为湖南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再立新功。
纷至沓来的荣誉是他努力最好的证明。主持的《土壤及沉积物中重金属顺序提取标准物质研制》《湖南省洞庭湖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获得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湖南新田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获得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二等奖,《湖南省洞庭湖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还获得“湖南省‘十一五’地质调查优秀成果奖”。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调局、湖南红网等网站,以及中国矿业报、中国国土资源报等媒体相继报道了“新田模式”有关新闻。
三十年来,骆检兰凭着过硬的技术水平和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成为一名优秀的地质专家,用坚守和实干践行着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是地质人身边值得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