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地勘局408队1954年4月成立,现有在职职工325人。60年来,6代408队人在湘南、粤北、桂北、赣西以及云贵川的崇山峻岭中跋山涉水、栉风沐雨,开展大规模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交了黄沙坪、柿竹园、新田岭等一大批丰富的可开采的矿产资源。
南岭找矿蜚声中外。扎根南岭山脉的408队,用60余年时间,为祖国找大矿,找急需的矿,共提交各类地质报告400余份,探明矿产物达40多种,潜在经济价值数千亿元。50年代初的黄沙坪,山峦起伏、野草丛生、乱石遍野、人烟稀少,408队依靠明清时留下的老窿,一步步伸向大山深处,5年零2个月,探明铅锌矿金属储量100多万吨,为新中国的第一个5年计划献上了全国十大铅锌产地之一的厚礼。柿竹园矿号称“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这座曾经被前苏联专家定性的“呆矿”,经过408队人历时20余年的探索寻找,埋藏在南岭山脉深处的第一个世界级特大型钨锡钼铋多金属矿床—郴州柿竹园多金属矿,穿越亿万年时空,欣然而来。全国惟一的大型土状石墨矿—鲁塘石墨矿,郴州大顺窿、刘家塘、绿子坳铅锌矿,耒阳上堡稀有金属矿、桂阳桐木锰矿、新田岭钨多金属矿……一个个宝藏携手亮相,这是408队人把吃得苦,霸得蛮的湖南精神一次又一次发扬光大。有了它们,“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矿产之乡”的湖南,更加名副其实。
服务社会成效显著。408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商业地勘项目广东天堂山铷多金属矿详查获得局“地质科学技术奖重大找矿成果二等奖”。履行郴州市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单位责任,狠抓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完成了北湖区刘仙岭公园特大山体滑坡、苏仙区双拥园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等一系列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积极参与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建设,完成了武广、哈牡、长昆、张吉怀的近百条高速铁路勘察。以地热水勘查、天然矿泉水勘查、城市应急水源勘查、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为突破口,水文地质勘查工程得到了突破。大力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房地产开发产业,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并在不动产登记测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地名普查、地灾监测、地形测绘等服务领域取得新的跨越。
精神高地人才沃土。408队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地勘文化建设,打造成精神高地、人才沃土,职工安居乐业,队伍稳定和谐。先后获得“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大庆式企业”“湖南省工业学大庆红旗单位”“全国找矿重大贡献功勋单位”“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涌现出全国闻名的“五四”青年号钻机及5名全国劳模、10名省部级劳模、7名市局级劳模等先进典型,并获省“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和郴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企业”等称号。
湖南郴州柿竹园多金属矿区会战
|
|

|
开展钻探工作
|
|

|
工程勘察现场
|
|

|
整洁宜人的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