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资源勘查新突破 撬动旅游经济发展新引擎 (湖南省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监测所)
一、案例简介
近年来,湖南省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监测所(以下简称“省水环所”)依托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优势,与韶山市政府达成合作,开展地下热水资源勘查,通过科技破题、模式创新、产业融合,开启了地热资源勘查新篇章,为韶山市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地质答卷”,也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湖南方案”。
二、取得的成果
(一)强化产学研用融合,破解深部勘查难题
省水环所开展《湘东南地区大地热流值研究》科研项目,积极转化运用科研成果,在韶山市创新应用大地电磁测深(MT)物探法,深入分析导水导热构造等要素,提出了深部地热钻探的设想,并精准锁定深部地热靶区。实施的ZK1、ZK2两个钻孔深度分别达2508米和1803米,日均出水量1968立方米,水温最高49.3℃,水质富含偏硅酸等理疗元素,其中ZK1钻孔地温梯度达2.08℃/100m。实践证明,MT物探解译与钻探结果吻合度超90%,验证了该技术在复杂山区勘查的可靠性,为类似地质条件下深部地热勘查提供了技术手段。
韶山市地下热水资源及可持续利用新闻发布会
(二)创新“半风险承包”模式,激活市场投资信心
省水环所针对地热资源勘查高投入、高风险、高难度“三高”难题,首创“前期投资+后期半风险承包”合作模式,即投资方前期投入相对少量的资金,保障地勘单位开展地面调查、物探等基础技术工作,初步查明地热资源赋存情况,后期根据预期工作量和可能取得的勘查成果开展半风险承包(若项目未达到预期成果,投资方和勘查单位对半承担勘查成本;若完成预期目标,则投资方高于省自然资源厅预算标准支付勘查经费)。该模式风险与利润共存,保障投资方与地勘单位双赢,为地热资源勘查提供了可复制的合作勘查模式。
韶山市清溪镇温泉钻项目施工现场
(三)打造“温泉+”多元产业,开拓广阔市场前景
省水环所在韶山市勘查发现的地下热水水温、水量、水质都远超预期,水温在46-49.3℃之间,水中富含偏硅酸、锶、钙、铁、镁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其中偏硅酸含量达到了理疗热矿水水质标准,对人体具有软化血管、促进骨骼发育、美容养颜等多种显著的保健作用,既符合矿泉水标准又符合温泉标准,可同时供应温泉酒店、温泉度假村等多种温泉旅游开发形式,还可以用于天然饮用矿泉水、供暖、水产养殖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
韶山市清溪镇群众看到喷涌而出的地下热水欢呼
(四)培育地热人才梯队,夯实长效发展根基
省水环所依托地下热水勘查成果,孵化出《长株潭地区中深层地热成因机理研究》《长株潭中深部地下热水成因机理研究》等2项科研成果,构建了“选区—定层—物探组合”一体的高效可推广的综合勘查指导体系。同时,项目还培养在职研究生1名,助力晋升专业技术人才9名,形成了一支具有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地热地质研究团队,为实现地热经济和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三、产生的效益
(一)经济增效。韶山市温泉旅游项目充分融合当地自然风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以及现代化的设施设备,带动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相关产业的消费增长,预计每年带来直接经济收益3.5亿元,带动区域综合经济效益超13亿元,打造了“红色+康养”特色旅游品牌。此外,运用地热资源进行水产养殖,缩短水产养殖周期,提高养殖产量和质量,有效促进了当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二)社会共赢。韶山市温泉旅游及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预计可创造约3400个可持续就业岗位,涵盖旅游服务、酒店管理、餐饮经营、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为当地居民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有效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同时,旅游产业发展也带动周边地区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极大地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三)生态提质。运用地热供暖具有环保、节能、稳定可靠等优势,有助于优化当地的能源结构,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显著减少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及粉尘颗粒物的排放,有效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助力韶山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文图/龙 飞 洪一贝 省水环所 编辑/李 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