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首页 > 地质工作 > 地质工作 > 地质灾害

湖南省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中心抢险救灾工作纪实

奋勇当先,做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雨中逆行者”

——湖南省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中心抢险救灾工作纪实

2022年5月28日以来,湖南省内持续暴雨及大暴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其中麻阳、桃源、泸溪等多地出现人员伤亡。省减灾委办公室于6月2日8时30分启动地质灾害三级应急响应,各市州陆续启动四级到一级不等的应急响应。面对极其严峻的防汛抗灾形势,湖南省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中心干部职工心系群众安危,闻警而出、闻令而动,按照省防指部署和省应急管理厅安排,转战奔徙在地质灾害抢险救灾一线,谱写了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人的动人故事。

紧急驰援,冲锋在前秉初心

6月2日至3日,湘西州境内普降大到暴雨。“暴雨红色预警,请全体人员做好准备,保持随时待命状态”,湘西州地灾中心工作微信群里的紧急通知一条接着一条。6月2日20时~3日14时,泸溪县白羊溪乡18小时累计雨量更是达到了225.2mm,为有历史记录以来之最。

6月3日,恰逢端午佳节,省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所所长、省地灾应急救援中心主任刘拥军作为此次地灾应急救援总指挥,坐镇值班室,调度值班值守、加强监测预警、研判汛情险情、统筹推进各项地灾应急救援工作。3日晚6点30分许,指挥部值班室接到关于泸溪白羊溪的灾情电话,考虑到此次灾情严峻而复杂,急需一位既懂技术又熟悉湘西州地灾情况的专家,指挥部当即决定由省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所副所长、湘西州地震和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服务中心主任刘伟率中心轮班在岗的技术骨干组成应急分队赶往灾情现场。前往泸溪县的道路因沿线塌方尚未抢通,下高速转往白羊溪方向遇河水漫路又无法通过,刘伟带领的专家技术团队只能绕道而行,跑国道、穿巷子、走小路,几经波折后,队员们终于到达了泸溪县白羊溪乡马王溪村。下车后,进村道路损毁、桥梁垮塌,水、电、通讯全部中断,受灾群众近在眼前,众人却“无路可走”。此时,已是晚上22点30分许,面对此情此景,大家心里都暗自捏了一把汗,不仅无路无电无通讯,而且灾害未卜、瞬息万变,队员们怀着“一刻也不能等,一秒都不能停”的防灾救灾决心,打着手电,冒雨逆行,义无反顾向灾害点徒步挺进。

星光不问赶路人。仅仅一公里的路程,山岭沟壑星罗密布,暴雨倾泻、山体陡峭、坡面湿滑,没有路、没有电、没有通讯,半米深的淤泥、歪斜横亘的树枝、垮塌的石头,以及随时出没的五步蛇……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大家遇山爬山、遇石跨石、遇沟趟水,顾不得身上被树枝刮伤的一道道血痕、顾不得雨靴里灌进去的一滩滩淤泥,背着仪器设备、手脚并用的艰难前行了2个多小时,成为了到达灾害现场的第一支应急队伍。

自当晚10点半进山后,由于通讯信号中断,一直都迟迟没有应急分队一行人的任何消息,后方值班室和队员家属十分担心,一夜无眠。次日天刚亮,湘西州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决定实施无人机搜救计划,先找人!小小的无人机在受灾的村庄里缓慢穿梭,大家也都屏住呼吸,期待着前方的消息。“看到了,我看到了!”此时,无人机传回的影像里显现了刘伟戴着眼镜、佝偻着背,正在弯腰和应急队员们进行应急调查的忙碌身影。

攻坚克难,技术过硬显身手

近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地质灾害调查、监测不再仅仅依靠传统的“人防”。省地灾应急救援中心作为全省40多个市县区的技术支撑单位,在高精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在此次麻阳应急救援抢险过程中,该中心运用地基微形变监测雷达和全方位边坡稳定监测雷达等技术在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6月2日的麻阳县暴雨如注,某滑坡体上仍有上万方松散岩土体,周边两侧的坡体有多处裂缝变形迹象,整个滑坡仍处于不稳定状态,二次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极大,给地灾救援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极大危险。为保障滑坡地灾应急救援施工过程的人员的安全,中心第一时间连线现场驻地专家展开深入探讨,及时组建了一支由地灾、测绘、遥感专业组成的26人专家技术团队,携带2套地基微形变监测雷达、1套全方位边坡稳定监测雷达、1套大疆经纬M300RTK和2台大疆御2无人机火速赶至麻阳。经过技术团队会商,迅速确立了“人工巡视+专业监测+专家综合研判”的监测思路,由8名监测人员组成的人工巡视组分别对1个瞭望哨和3个人工巡视区域进行巡视排查,通过设置在不同位置的3套雷达系统对滑坡及周边区域进行24小时不间断自动扫描监测,同时将人工巡查情况与雷达监测数据交互研判。

应急救援监测支撑在全省乃至全国未有成熟的规程及先例,如何既能提早有效发现滑坡及周边区域的变形进行预警,保障救援人员的安全,又能通过科学分析最大程度争取救援时间、保证救援顺利推进,成为了摆在技术团队面前的一道选择题。监测过程需要巡视组人员认真仔细的巡查监测,需要自动监测组的科学分析与比对,更需要专家组和指挥人员冷静、缜密的分析研判与决策。

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副院长胡杰带领的部、省、市督导组在现场指导应急工作时表示:“有你们这样的监测思路和手段,这个救援工作我们就放心了”。救援单位中国安能集团第一工程局称赞:“作为救援兄弟单位,你们成为了我们安全的保护伞”。

最后,6月5日9点48分,四名失联人员被全部搜救发现,救援任务顺利完成。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整个团队连续三天彻夜无眠,那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那一块块蚊子叮咬的包、那一个个脚底磨出的泡,正如金子般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统筹谋划,抢险救援勇担当

湖南省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中心,挂牌于湖南省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所,是一支专门从事地质灾害防抗救技术支撑服务的专业队伍。自省减灾委启动地质灾害三级响应后,在湖南省应急管理厅的统一指挥和部署下,为统筹省地灾应急救援中心各片区各专业地灾抢险救援力量,做到统一调度、快速出动、科学施救。5月28日早9点,中心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各相关专业负责人,研究部署各灾害现场调查、监测、应急处置、推演复盘等具体工作,统筹谋划,精准施策。

根据会议要求,一是组建应急处突小组,全面部署安排省地灾应急救援中心承担的全省40余个县市区地质灾害技术支撑服务,严格做好值班值守,应急处突等相关工作,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二是成立多个专家技术团队,立即下沉至麻阳、桃源、泸溪等灾害现场,开展调查评估及推演复盘工作,查找发灾原因、分析灾害经过,举一反三,为下步大力提高应急救援科学快速高效水平提供宝贵经验。

“我们要主动服务好各县市区,所有地灾防治技术人员取消休假,所属各部门按应急预案做好备勤工作,全体责任人员要保持枕戈待旦、闻令而动的战备状态,随时准备投入到地灾抢险救援一线!”刘拥军在全所应急抢险救援专题调度会上掷地有声地发出号召。

据不完全统计,在本轮强降雨过程中,省地灾应急救援中心全力协助当地政府做好地质灾害值班值守、巡查排查、监测预警、避险转移、应急处置、抢险救援、调查评估,推演复盘等技术工作,已累计派出车辆200台次,技术人员400余人次,测绘及监测仪器300余台套,协助转移群众2万余人,避免财产损失约1亿元。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时期召唤新担当。目前,汛期还未过去,这场地灾应急抢险救援的硬仗还未停息,专家技术小组的组员们依然驻守在灾害现场,为守护当地百姓的平安而不懈奋斗。

“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省地灾所牢记初心使命,地灾工作者们铁骨铮铮,冲锋在前、迎难而上、担当作为、保家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责任与誓言!(文/周泽宇  司秀梅  赵双林  乔荣绮  欧 健  编辑/杨 定)

湖南省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中心抢险救灾工作纪实

25434720

foot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网站标识码:4300000027
ICP备案号:湘ICP备2022025797号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单位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中路三段106号
联系电话:0731-89686039     邮编:410014
公安机关备案号: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号

  •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ICP备案:湘ICP备2022025797号

  • 联系电话:0731-89686039

    公安备案: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