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首页 > 地质工作 > 地质工作 > 地质工程

创新技术为历史遗留矿山注入新生机——省物化所探索生态修复“湖南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近日,由省物化所邵阳地灾防治中心牵头申报并成功立项的“湘桂岩溶地湖南沅江、资江上游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下称“示范工程”),经过三年实施,获重大进展。示范工程所属子项目邵东市、邵阳县示范工程成功入选湖南省第三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并获得湖南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联合推荐。目前,项目成果已在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官方平台“湖南自然资源”——【洞庭波涌 山水“塑”颜】专栏进行专题展播。

项目创新采用“生态修复+N”技术体系,通过“全域规划、一矿一策”的工作方法,为每个矿山量身定制修复方案。技术团队在对矿区生态本底进行系统调查后,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形成了“一县一特色、一县一产业”的差异化修复路线。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修复生态,更要实现生态价值转化。”省物化所邵阳地灾防治中心主任表示。项目探索出“规划共商、工程共建、成果共享”的治理模式,在邵东市和邵阳县等重点区域,因地制宜开展“矿山治理+特色产业”实践,走出一条“生态筑基、产业赋能、民生为本”的新路径。


▲邵阳县塘坪油茶高标准示范基地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项目区已修复土地495公顷,植被覆盖率从治理前的不足40%提升至76%,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其中,邵东市发展“生态修复+中药材种植”,建成120亩玉竹基地,年产值达189万元;邵阳县推广“生态修复+油茶产业”,种植1140亩油茶林,年产值超780万元。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机制,项目带动1200余人就业增收,5万居民直接受益。


▲邵阳县修复图斑种植的油茶树

三年来,省物化所累计投入技术力量200余人次,建立了从方案设计到成效评估的全流程技术服务体系。项目组参与制定的《邵阳市湘桂岩溶地湖南沅江、资江上游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与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已成为邵阳市各县市区示范工程具体实施的操作手册,也为湖南省后续立项的示范工程实施提供了管理和技术经验。

“这项工程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省物化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技术创新,为湖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技术支撑和实践经验。

业内专家指出,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为南方岩溶地区矿山生态修复提供了重要参考,其“因地制宜、系统治理”的理念具有全国推广价值,特别是“生态修复+”的创新模式,为资源型地区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示范样本。(文/王文翔  图/省物化所  编辑/麻 婧)

创新技术为历史遗留矿山注入新生机——省物化所探索生态修复“湖南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33715399

foot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网站标识码:4300000027
ICP备案号:湘ICP备2022025797号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单位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中路三段106号
联系电话:0731-89686037     邮编:410014
公安机关备案号: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号

  •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ICP备案:湘ICP备2022025797号

  • 联系电话:0731-89686037

    公安备案: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