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首页 > 地质工作 > 地质技术 > 矿产勘查

历经严寒料峭 方见春暖花开——湖南省煤勘院“皖泾地2井”项目施工纪实

隆冬的北京,草木凋敝、寒风凛冽,一派萧瑟景象。“经专家组合议‘皖泾地2井’成果验收评定等级为:优秀!”随着专家组长一声宣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七楼会议室却春意盎然,项目经理郭军如释重负。意味着由湖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承担的“中国皖南地区2020年度钻井工程-皖泾地2井”项目经过204天的破冰之旅终于迎来了积雪消融、草长莺飞的春天


知难不畏——经费少也要做

2020年5月26日,“昨天中标单位公示已经结束,院正式获得皖泾地2井工程施工业务。项目经理由郭军担任,李岩任副经理……”煤勘院四楼会议室内,院长何红生组织项目组成员开会部署工作

“何院长,这次经费也太少了,按照以往施工情况进行计算,光成本预算就已经和中标价持平,这让我们怎么干啊”负责项目成本预算的同志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

军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行军打仗的首要问题。就一个项目来说,项目经费的多少,不仅决定了施工质量,而且与现场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不解决好项目经费问题,工程的施工进展就难以保证,现场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

“现在整个市场不景气,很多单位都没有活干,我们为拿到这个项目付出了很多努力。这个项目对我们来说,赚钱只是一个方面,更是一项业绩、一个市场及一个长期合作的契机,所以我们不但要做,并且还要做好”何红生沉思片刻,语气十分坚定,“只要我们动脑筋、想办法,用心尽力去做这个项目,我们就能克服一切困难,用优秀的管理来创造好的效益! ”

就这样,在煤勘院党委和院领导的全力支持下,“皖泾地2井”项目组马力全开。

2020年6月5日,项目组赶往北京进行设计验收;6月9日,奔赴施工现场进行政府备案、土地征用和道路修筑等工作;7月7日,因洪涝,现场被迫停工;8月4日,再次奔赴现场进行生活区建设;8月29日,设备正式进场;9月20日,经过多方努力,克服各种困难,耗时103天的钻前工作终于完成,“皖泾地2井”正式开钻。


迎刃解难——“管理出效益”

项目经费过低、钻前用时过长、地下地层复杂、设备生产能力提升有限……尽管层面全力支持,尽管经受住了钻前工作的各种挑战,但很多问题还是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一一凸显

作为项目负责人的郭军陷入了沉思,“管理出效益”——突然,单位对项目组提出的要求,打开了他久寻未得的思路。

工期是效益的保证。郭军首先想到了通过优化钻进技术来缩短施工工期,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他组织对项目现场进行系统梳理,并虚心向身经百战的老师傅们学习、请教,认真总结以往的钻探施工经验和教训,形成了针对本项目复杂地层区的钻探施工方法和体系,最终比计划提前了24天完工。

施工安全也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由于区域资料少、勘探程度低、临井资料缺乏或空白等问题,孔内施工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影响复杂地层页岩气大口径深井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项目组修订并严格执行一系列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并加强安全教育,提升项目人员的安全意识,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实现了完钻周期零事故。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调动工作人员的生产积极性对于提高项目质量和效益至关重要。对此,项目组将单井和单人的双绩效考核制度落实到每一位项目组成员,即从项目中标开始,至项目完全结束,在实行专款专用的同时,对单井和单人进行双绩效考核。针对单井,根据项目运行的实际花费与其成本考核指标相比较,以效益的大小为依据,对整个项目组采取相应的鼓励或惩罚措施;针对个人,根据项目组的实际收益情况,以个人考核情况为依据,进行相应的奖励或惩罚。措施一出,整个项目组都拧成一股绳,为了团队和个人努力工作。

步步用心,必有回响。“这口井的各项工作任务均按照合同和设计要求完成,中国地调局在长江下游施工的几口井中开工最晚完工最早的井2020年12月24日,“皖泾地2井”的野外验收会上,甲方“皖泾地2井”给予高度评价。最终,专家组综合评定“皖泾地2井”野外验收质量优秀


遇险而进——为名誉而奋战

“郭经理,甲方地应力测试的仪器掉井里了……”刚刚参加完职称评审,郭军就接到了现场监督李晓波的电话。

2020年12月7日,根据合同要求,施工进尺已经超额完成,施工现场停满了等待下套管、固井、测井等各种完井作业的车辆,所有人员都在等待甲方地应力测试的结束。

卡钻啦!卡钻啦!”听到现场工人的惊叫声,所有的人都不敢相信,这个时候发生卡钻!还是卡在了目的层的中间位置

事故应急预案迅速启动,但由于该种设备的特殊性,国内还没有成功打捞该种设备落井的先例。项目组人员竭尽全力,按照地应力测试技术人员提供的以往经验认真处理,均以失败告终。形势异常严峻,种种迹象都预示着该井眼可能会被迫填井,重新开孔。近两百天的努力和坚守、近两百天的辛苦和付出、近两百天的支持与期盼……想到这些即将付之东流,烦躁、郁闷、委屈、无奈……所有的消极情绪都写在了现场每个人的脸上。

就此放弃,处理事故时间用来重新开孔?还是迎难而上,争取敢为人先的成功或者接受处理失败的更大损失?这个两难的抉择摆在了项目组和院领导们的面前。

“处理!”何红生的声音坚定有力,虽然这个事故是甲方测试的问题,但是我们作为合作方,必须处理好!项目组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这关乎煤勘院的名誉

就这样,一场为了名誉而战的救援行动开启了!测试设备技术人员讲解设备原理与结构事故处理专家讲述以往可能有效的成功案例钻具生产厂家人员计算着所需钻具的定制时间项目组人员探讨各种处理方案的可行性……测试人员、事故专家、现场监督、项目组,现场会议室内的“事故处理方案探讨”已经持续了将近一周,各种方案均被拿出来进行探讨、模拟、判定。工期紧迫,但有条不紊。

终于,胜利的曙光出现了!2020年12月19日凌晨五点,皖泾地2井施工现场,这群与世隔绝”近半年的汉子们击掌相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封隔器打捞成功!


同行盛赞——“现场标准化管理行业第一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皖泾地2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得到了中国地调局系统领导专家们的高度认可,被评价为“页岩气钻井施工的典范”。

2020年11月10日,中国地调局南方页岩气调查工作推进及野外成果交流研讨会在安徽泾县召开,煤勘院作为唯一一个受邀参加的外协钻井施工单位出席院长何红生在大会上作典型经验发言“要做好朋友,首先要把事做好,否则就没有资格去做朋友,也没有资格去要事做!”何红生的这句话令合作方感触颇深。

会议结束后,中国地调局系统十几家单位的领导、专家及二级项目负责人共计60余人,“皖泾地2井”施工现场进行了观摩学习

郭军向观摩团介绍了项目在标准化建设中的亮点经验:参照油田系统标准就近建立了规范化、标准化的野外生活区,现场一线工人均住进了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的野营房;执行封闭性管理制度,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现场所有人员的外出和外来人员的进入均需登记在册;明确交接班责任,交接班制度具体到人、记录在案;演习常态化,针对突发事故,项目部狠抓防喷、防硫化氢的常态化演习工作。

生活区和井场分开、野营房配备、井场设备摆放等均符合相关行业规范”“生活区的建立相比油田队伍更现代化、人性化,值得大力推广”在参观过程中,类似这样的称赞和肯定不绝于耳。中国地质调查局页岩气工程专家包书景评价:该项目施工现场做到了标准化、规范化,在全国地勘系统做到了行业第一,生活配套设施超过了油田标准。

冰雪过后,天格外晴朗,阳光格外明媚,空气格外清新。人亦如此,经过冰雪的磨砺,会更相信坚持的力量、顽强的可贵、努力的价值。当前,皖泾地2井钻井工程项目已经全部结束,期待春暖花开时,该井在后续的压裂试气中能够取得好的产量;期待通过这一个个项目的打磨,煤勘院的项目管理团队更专业、更成熟、更强大。(文/曾丽  郭军  编辑/赵胤淳)

历经严寒料峭 方见春暖花开——湖南省煤勘院“皖泾地2井”项目施工纪实

24626286

foot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网站标识码:4300000027
ICP备案号:湘ICP备2022025797号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单位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中路三段106号
联系电话:0731-89686039     邮编:410014
公安机关备案号: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号

  •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ICP备案:湘ICP备2022025797号

  • 联系电话:0731-89686039

    公安备案: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