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首页 > 地质工作 > 地质技术 > 矿产勘查

悬崖绝壁探“锂”途 绿色勘查谱新篇 ——湖南省地质院矿调所鸡脚山超大型锂矿勘查重大突破纪实

当晨曦穿透云海,洒向湖南省临武县鸡脚山矿区那片海拔近1600米的陡峭峰峦,湖南省地质院下属湖南省矿产资源调查所(简称“省地质院矿调所”)的无人机正掠过山巅,执行着一项特殊的任务。钢索在云雾中划出银色弧线,将模块化钻机精准送达山腰平台—这幅“空中吊装”图景,正是矿调所鸡脚山锂矿勘查项目突破天险、创造奇迹的生动注脚。

作为湖南资源勘探的主力军,省地质院矿调所团队秉持”向悬崖要通道、向岩浆岩要矿藏、向绿色要未来”的攻坚精神,在这片曾被无数投资人摇头以对,断言”无法施工”的复杂山地,成功探获资源量达131万吨的超大型锂矿床,不仅为湖南乃至全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更开创了复杂地形绿色勘查的”湖南样本”。

绝壁突围:科技赋能打通勘探生命线

2023年春,项目总指挥带领首批队员进驻鸡脚山时,迎接他们的是远超图纸想象的挑战:矿区5平方公里范围内,12座山峰坡度普遍超过40度,局部区域甚至达到70度,到处可见刀片山、断头崖。传统勘探设备自重超3吨,别说运输上山,就连搭建临时停机坪都找不到平整地块。面对“上不去、展不开、打不下”的难题,矿调所团队没有退缩。他们创新性地引入大型无人机,配合特制钢索和吊具,实现了重型设备的“空中走廊”运输,将钻机精准投放到预定平台。同时,队员们利用索道系统,将施工材料、生活物资乃至重型机械零件一件件“嵌”上山腰。在海拔1300米的三号勘探区,队员们用安全绳串联成“人链”,在近乎垂直的岩壁上凿出脚窝,硬生生开辟出作业通道,摸清了地表岩体界线及岩体地表含矿情况。

正是这种“向悬崖要通道”的决心与智慧,让勘探工作得以在极端地形中稳步推进。钢索、索道、无人机,这些非传统地质工具的广泛应用,不仅解决了运输难题,更保障了人员安全,为后续的钻探验证奠定了坚实基础。

岩浆岩密码:双重惊喜下的资源盛宴

在克服了地形障碍后,矿调所团队将目光聚焦于深埋地下的岩浆岩。通过精细的地质填图和大量的钻探验证,项目组在岩浆岩体内部及接触带发现了规模巨大的锂矿化体。更令人振奋的是,通过创新性的地质认识和钻探设计,团队在预期矿体之下,又意外揭开了另一层赋存于特定层位中的富锂矿层。这种“双层叠加”的矿床结构,带来了远超预期的资源量。经过系统勘查与综合研究,项目最终探获资源量达131万吨,主矿种锂矿床规模达到超大型,伴生钨、锡、铌、钽矿也达中型及大型以上,为湖南锂资源勘查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发现,极大地提升了湖南在全国锂资源版图中的地位,为当地发展新能源产业链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也为湖南省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取得重要成果添砖加瓦。

绿色先行:让资源开发与青山共舞

鸡脚山勘查项目从一开始就将“绿色勘查”理念融入设计。面对脆弱的山地生态系统,项目组在施工中最大限度减少扰动:利用无人机和索道运输,避免了修建盘山公路对植被的破坏;采用双层防渗膜覆盖和沉淀池处理泥浆废水,确保施工废水达标排放;修路爆破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爆破设计,控制震源,保护周边环境;完成一个区域地质勘查后及时进行生态修复工作,撒草籽、种植其他植物成了施工过程中的另一幅忙碌景象。这种生态环保的勘查方式,不仅保障了项目的顺利进行,也为复杂山区矿产勘查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模式。

从悬崖上的“空中走廊”到岩浆岩下的“地质密码”,矿调所团队用9.2万米的钻探进尺,丈量出了新时代地质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用131万吨的锂矿资源,书写了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助力地方经济转型的优异答卷。(文/李年香  编辑/麻 婧)

悬崖绝壁探“锂”途 绿色勘查谱新篇 ——湖南省地质院矿调所鸡脚山超大型锂矿勘查重大突破纪实

33757907

foot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网站标识码:4300000027
ICP备案号:湘ICP备2022025797号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单位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中路三段106号
联系电话:0731-89686039     邮编:410014
公安机关备案号: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号

  •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院

    ICP备案:湘ICP备2022025797号

  • 联系电话:0731-89686039

    公安备案: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