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军”啃下“硬骨头”——413队石门县安乡县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工作侧记
战酷暑、抢进度、保质量、打基础。截至2020年8月20日,一支今年4月才组建的“新军”——413队常德工程勘察院直属三院充分发扬地质“三光荣”“四特别”精神,提前半个月顺利完成了石门县、安乡县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工作所承担标段的22010户入户调查、内业制图,对于直属三院这样一支人员少、设备不够、经验不足的新军,要啃下这块“硬骨头”,着实是个不小的挑战,也为项目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获得了常德市自然资源局的充分肯定。
补足短板 蓄势待发
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点多面广、任务繁重,短期内工作量聚增,而往往有些中标单位因为人手少、设备不够、经验不足等问题,最终成为影响整体工作的瓶颈。直属三院为了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这项工作,整合各方力量,协同一心解决了这些难题。
针对人手紧的情况,第一时间联系了相关高校,招聘了37名因新冠疫情原因无法正常开学或待业的测绘专业大学生,以解燃眉之急。人是到位了,但是设备严重不足的窘境突显,直属三院立马向单位汇报,得到了支持的答复:“买”,短短一周内投入近50万元,购买了无人机、全站仪、平板电脑及台式电脑等设备,为工作的全面铺开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同时为了提高队伍的业务水平,直属三院还积极联合常德市自然资源局,聘请相关专家对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的法律依据、技术细则等进行培训,并派出项目人员在常德市德山经济开发区农村宅基地确权调查项目一线跟班学习,全面提高队伍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技术水平。
先行试点 有序推进
自项目6月份启动以来,直属三院精心谋划,扎实稳妥开展宅基地确权登记试点工作,为下步工作的全面展开探索积累经验。
石门、安乡两县位于湖南北至西北处,湘鄂边陲,境内地形复杂,群山叠翠、平岗交错。常德工程勘察院直属三院所承担标段共负责2个镇、6个社区、27个村民小组及5个渔场,共计22010户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而面对如此繁重的工作,必须要理清工作头绪。直属三院通过大量理论知识学习,前期一线调研,决定先在石门县易家渡镇冉家坪村开展试点工作。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模式,严格执行《不动产权籍调查技术方案》,采取入户调查、填表、审核、无人机测量、内业制图、公示、落宗、建库、发证等流程进行,更是常德市首批采用无人机开展农村宅基地测绘的队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为期半个月左右的试点工作结束后,针对试点暴露出的一些如权属不清、一户多宅、农户对此次宅基地确权不重视等问题,项目组多次组织召开工作协调会,对问题进行集中梳理和归类处理,探索有效解决办法。如农户对此次宅基地确权不重视的问题,项目组联合当地政府加强宣传引导,印制确权相关手册、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使广大群众深入了解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重要意义,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和工作环境,确保了确权登记工作的全面展开有序进行。
协调配合 提高效率
在确权入户调查工作中,直属三院采取分组承包制的工作方法,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入户调查采取15人承包一个镇、3人负责一个村的外业组和由7人负责的内业组模式。逐村、逐组、逐户测量到每一块地,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地”,层层把关,严格签字认可手续,确保确权信息无误。
初夏的湖南,气温已逐步攀升,天刚刚破晓,测绘人员就已出门。踏霜踩露而来,披星戴月而归,是对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日程最好的诠释,而每当夜幕降临,早已精疲力尽的小伙们,晚上还要把白天采集的数据输入电脑,形成数据库文件,等全部工作完毕已是晚上十点多钟。
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 每一户的确权登记都需要四邻的指界、签字,缺少一环, 工作都无法开展。“必须踩准村民务工和务农时间,抓住大清早的时间,把急着外出务工的村民确权登记手续提前办理,而在家务农的村民确权登记手续放到正常时间段办理,才能提高工作效率”,直属三院院长钟中说道。正是在这样的工作节奏中,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工作进度。
加强督导 确保质量
目前,22010户的入户调查、内业制图工作已提前完成,但调查成果质量的好坏才是影响确权登记发证的关键和核心。
直属三院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下功夫,严格按照宅基地确权工作流程,由队、院、项目部组成的三级检查小组定期对各乡镇、村的一线工作进行检查督导,采用专项检查、抽样调查、实地核查等多种方式,认真查看工作程序是否规范、数据库建设是否符合要求、档案资料是否真实完整,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早发现、早解决,确保了两县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成果的质量。
下一步,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直属三院将配合国土部门全面开展公示、发证等工作,大家表示,将继续保持雷厉风行、不怕艰苦的优良作风,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后续的各项工作中,争取高效高质量地完成本次宅基地确权工作。(文/魏翔 编辑/赵胤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