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物化所劳动模范系列报道

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事迹系列报道(八)——省地质院2022年劳动模范邵军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7月22日上午,省地质院“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努力向未来”2022年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长沙隆重召开。院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咨询中心主任、省物化所正处级干部、2015年湖南省先进工作者何红生,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2020年湖南省先进工作者骆检兰作为特邀劳模出席会议。邵军、周英爱、朱文卿、闫博华4位同志被授予劳动模范称号,陈艳叶、李爱丽、吴知恒3位同志被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为学习贯彻院劳动模范表彰大会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特开辟专栏刊登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事迹系列报道,激励全所干部职工学先进、赶先进,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为建设全国一流物化强所贡献应有力量。

创新达人的“地质梦”

记省地质院2022年劳动模范邵军

邵军(左)

“对于我来说,创新就是迎难而上,转变发展思路,拓宽服务范围,在改革转型中求发展。”作为省地质院“矢志勇创新”劳动模范代表,省物化所地球化学与环境所、测试研究所所长邵军对于创新的认识和理解既有见地又接地气。

在传统地质工作遭遇严重挑战的形势下,邵军创新转型、化危为机,带领他的团队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地质梦想变为现实,在坚勇笃行中守护生态和美,山河开颜。

勇于做梦他是转型发展的探路者

2016年冬天,传统地质工作进入了寒冬期:地勘投入下滑,财政项目锐减,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面对不容乐观的形势,邵军这个一直在传统地质工作领域摸爬滚打的85后小青年,毅然决定在生态环境领域主动出击、寻求出路,做起了“门外汉”叫板“内行人”的转型梦。

古人云:思则变,变则通。凭借敏锐的专业嗅觉,邵军及团队发现找污染和找矿有共同点,都是探寻自然环境中的异常。于是,他们强化环境地球化学技术创新,以元素“迁移、转化、分布、分配”为理论基础,结合生态环境调查工作要求,形成了一系列不同介质样品的布点、采样、制图及成果集成工作手册,建立了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揭示了地球化学在生态环境调查领域的重要作用,开拓了环境地球化学的应用市场。

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2017年,邵军及团队迎来了单位成立以来最大的一个生态环境项目——湖南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项目经费3618万元。

这个项目对于单位转型发展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邵军铆足了劲,恨不得每分每秒都“泡”在项目上,现场成为了他废寝忘食、不舍昼夜的“战场”。

“7个月,他从点位布设环节开始就带头加班加点,平均每天只能睡3到5个小时,通宵加班更是常态。”“全省7个工作片区,每个片区他至少去过3次以上。”邵军的辛劳,同事们都看在眼里,然而邵军自己却从不言苦与累,“这个项目的意义太重大了,关键时刻不拼,耽误时间丢掉机会,以后再拼就是假的了。”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苦战7个月,邵军及团队交出了一份份优异的成绩单,项目多项成果荣获“全国”“全省”第一,单位和11名个人因此受到了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的联合表彰。邵军本人也荣获2019年度“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表现突出个人”、2021年度生态环境部“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现突出个人”等荣誉。

勤于筑梦他是产研融合的探索者

首战告捷,邵军团队挖到了生态环境领域的“第一桶金”,也点亮了这个“小团队”拓展“化探+”产研融合链条,深耕生态文明“大市场”的地质梦想,短短5年便创造了超亿元的经营产值。

依托物化所联建“湖南省卫星应用中心地质调查部”的优势,邵军率领团队将地球化学调查与卫星遥感完美融合,应用到土壤与地下水的调查、评价、修复和监测方法体系当中,产业发展涵盖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水利与水资源等领域。

此外,邵军团队还承担实施了“山水林田湖”、“农用地重金属污染”、“稻米镉地质地球化学成因”、“农用地土壤污染修复”、“耕地土壤污染成因”、“生态环境方法技术”等六个领域的方法和技术体系研究,解译“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湖南省耕地土壤和农产品加密调查”、“湖南省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等一系列国家级和省级生态环境重大前沿项目中的“地质密码”,挖掘“稻米镉的地质地球化学成因”,探索“土壤污染修复方法技术”地质方案。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面对新的领域、新的体系、新的专业,邵军从不缺乏重新开始的勇气和越挫越勇的锐气。

执于追梦他是团队建设的探求者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这句振奋人心的话,饱含深情,充满力量,激励无数人星夜兼程。邵军,就是地质大军中的追梦人。

“只有齐心协力把每个项目当作事业来做,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打造好品牌、扩大影响力。”为在“土壤团队”的基础上创建组织协调能力更大、科研技术实力更强的生态环境品牌专业团队,邵军思路开阔、方法独到:既注重内部挖潜,又突出“借力打力”。

思想建设首当其冲——为营造良性沟通机制,邵军经常和团队成员真诚沟通,了解大家的所思所想所盼,还形成了每年初开展团队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惯例,每次都是自己带头进行自我批评。

知人善用贯穿始终——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为原则,对有专长、有能力、肯干事的人,邵军都会给予充分的信任,让其在团队内全方位展现自身价值,让每一个人都得到最大的尊重。

科学分组提高效率——为了提高专业化程度,邵军将团队细分为科研、外业、内业、质控四个小组,为了提高工作效能,他还引入了“竞争与合作”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团队积极能动性。

“借力打力”意在长远——依托服务生态环境平台,邵军不断拓展与中科院亚热带所、中南大学、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虚心学习其他团队的专业理念、发展思路和技术优势。

“细节决定成败,1%的错误会导致100%的失败。”对于团队创建这“管人”的事,邵军同样透着精益求精的“技术范儿”。在邵军的带领下,化探所这支项目成果多、科研实力强、学术氛围浓的年轻产研梯队,已经在生态文明领域展露锋芒。

“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正是一份又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累积成了无穷的勇气和动力,让邵军团队率先实现从服务地质找矿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华丽转身。如今,也正是这支勇于做梦、勤于筑梦、执于追梦的年轻队伍,承载着“生态文明物化先行”的光荣使命,彰显着新时代地质人的责任与担当。

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事迹系列报道(八)——省地质院2022年劳动模范邵军

28634454

foot

主办单位:湖南省物化所
网站标识码:4300000027
ICP备案号:湘ICP备2022025797号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单位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898号
联系电话:0731-89862601     邮编:410114
公安机关备案号: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