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地调所李彬博士科研成果登上权威地学期刊《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近日,在省地质院科研项目(2019-17)和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41930428)联合资助下,省地调所“雪峰造山带及邻区地质结构与演化研究”创新团队成员李彬博士作为第一作者,联合团队负责人柏道远研究员级高工撰写的《湘西沃溪金-锑-钨矿床构造变形、成矿时代及成因机制》被权威的国际地学期刊《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发表(上图)。
该论文通过研究江南造山带中段(湖南段)沃溪金-锑-钨矿床的构造变形及黑钨矿的LA-ICP-MS成矿年代学,揭示了其主要形成于燕山期与古太平洋板块向西幕式俯冲有关的两阶段(约140Ma和晚于130Ma)成矿作用,应该属“陆内活化型”,并依据矿床的构造定位条件提出了区内找矿的有利方向。取得的上述研究成果不仅确定了沃溪矿床的主要成矿期为燕山期而非前人提出的加里东期,且构建了对区域上矿床构造变形与成矿作用研究均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构造变形与成矿序列,对我省战略性贵金属矿产下一步找矿方向的确立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地球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旨在报道地球科学领域创新性和高水平的,并能够在地球科学相关学科领域产生深刻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 其英文版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SCES)影响因子5.492(JCR2021),在201种国际地学综合性期刊中排名26位,稳居Q1区。
该论文成功登上我国权威地学期刊,是我所柏道远率领的科创团队长期扎实的投入、精心培育的硕果之一,代表我所基础地质研究水平始终位列湖南地质科学前沿阵地,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准;也是我所坚持人才引领、着力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可喜成果;是把公益主导、科技赋能理念落实到位的标志;是打造科技创新“地质高地”、在湖南“三高四新”战略中彰显地质力量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