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PAGODA团队联合省地调所开展联合科学考察
7月18日至7月底,应湖南省地质调查所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邀请,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PAGODA团队(高原与全球沙漠盆地研究组)联合我所科技人员组成联合考察组,共同对衡阳、郴州地区进行了一次白垩系古沙漠的科学考察。
在这次考察中,专家们对衡阳盆地和茶永盆地的古沙漠进行了上千公里的详细路线地质考察。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及充分论证,进一步确立了古沙漠发育规模和分布规律的核心证据,发现了白垩纪沙漠的起源、发展和消亡的完整地质记录。通过这次考察,确立了湖南的古沙漠资源在华南腹地的重要科学地位,明确了湖南古沙漠发育于白垩纪极端温室气候期,其形成和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可以为我国乃至全球预测和应对当前及未来的气候变化提供宝贵的理论参考。同时,专家组通过对郴州高椅岭和飞天山巨型古沙丘的解析,进一步确认了高椅岭-飞天山核心景区的圆顶岩丘状地貌为古沙漠丹霞成因,该特殊丹霞类型,直接促进郴州丹霞的品牌升级,丰富华南丹霞的科学内涵。
据悉湖南白垩纪古沙漠,是近年来湖南省地质调查所在基础地质领域的首次发现,填补了我省白垩纪风成沉积的空白,相关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地学界的广泛关注,先后有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南京大学等多家科研单位对湖南的古沙漠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报道。同时,古沙漠风成砂岩厚度大、结构成熟度高,具有优异的孔隙率,是全球关注的碳封存(CCS)和地下储能(CAESA)的潜在目标层,古沙漠的基础研究,可为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地学方案。同时古沙漠所代表的极端干旱气候环境,为K、Na、Li、Br等盐类矿产(卤水型)的沉积提供了极其理想的条件,深入研究古沙漠分布规律及其资源效应,有望为湖南省红层盆地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带来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古沙漠的发现和研究,将在旅游地质和双碳目标实现中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本次联合考察不仅体现了省地调所在基础地质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而且充分显示了“党建引领、科技支撑”下湖南地调强大的科创动能。长期以来,省地调所坚持对外开放合作交流,实施邀进来和走出去科技发展战略,已经形成了系列既有质量又有数量的基础地质研究成果,有效支撑了我所公益性、战略性、基础性一类事业单位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