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是人走出来的
日期:2022-11-22 11:14
来源:
城调所403队的老同志们,每当提起当年从事地质和钻探经历,无不对东山峰怀着深深的眷恋和久远的记忆,因为他们曾经在这里爬山涉水、披星戴月地为祖国的建设,洒下了辛勤的汗水,燃烧了青春的岁月!
(一)话说东山峰
东山峰是值得我们回忆的,它位于湖南石门县的西北部,与“湖南屋脊”壶瓶山隔山相望,主峰海拔1516米,这里山势磅礴,起伏连绵,怪石林立,景色纷呈,沿金鞭溪步行而往,过“十里画廊”,便可见到原始森林的各种珍贵树木。往里进,登天门山观天门洞,就像天上的一轮明月,温婉的景色令人发出种种惊叹……。往外走,沿百丈峡可达张家界市,从前称为大庸(县)。在百丈峡仰视天空,可见一线亮光,称之“一线天”。解放前,东山峰有土匪出没,森林里有虎豹蛇猴藏身,地面荆棘遍布,无路可走,险象环生,可谓艰苦万分,拿今天的张家界森林公园对比,今昔两重天哦……
(二)迎难而上,时代呼唤英雄
经过三年自然灾害的洗礼,人们懂得了,醒悟了;
国家要富强,建设要大上,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三农问题摆在人民面前,农业要发展,要加速,需要工业的支撑,钢铁,煤炭,化肥都少不得,地下的种种宝藏都少不得。
怎么办?向地下要矿!
“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主席的一句话,这副担子就落在祖国建设的尖兵——地质队员的肩上,403队身处湘西北,首当其冲,义不容辞。
“上东山峰!”,一声令下,迅速行动。然而,交通运输问题成了拦路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党委书记来了,地质队长来了,科室人员来了,三八钻机的女战士也来了,大家上下同心,肩挑背扛,硬是把沉重的钻探器材运上了各个山头,揭开了磷矿勘探的序幕。
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一段话:“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逃难的,仔细一看,原来是地质勘探的!”,这是当时地质队员艰苦生活的写照,也是英雄本色的流露。
(三)磷矿大会战
50年前,为了加快磷矿勘探的速度,省地质局成立了磷矿会战指挥部,吹响了磷矿大会战的号角。
当时,指挥部集结了六个地质队,25台钻机、地质技术、钻探施工、运输民工等好几千人的队伍,浩浩荡荡直插东山峰,在南北两翼全面打响了没有硝烟的勘探大会战。从此,“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 勘探队员之歌响彻了杨家坪、风箱坡、鼓锣瓶、清官渡、南北镇等各个矿区,歌声激扬,鼓舞斗志。
那时东山峰还没有开发,还是一片洪荒,山势陡立,杂草丛生,人烟稀少,野兽出没,条件不能不说异常艰苦。
“苦吗?”在地质队员面前算不了什么!没地方住?自力更生,用油毛毡搭简易工棚;施工缺水,用水管一根一根把水引上了山;山区的蚊子厉害吧?地质队的“小文豪”在他的自创小说《黑色的金子》中描述:“那一群轰炸机俯冲下来,在皮肤上就留下了不少的包……”。在住宿条件极端不好的地方,牛棚猪栏也要住进去,楼下关牲口,楼上住人呢!
记得有一年的冬天,四号钻机在清官渡施工,夜里发现工地没岩心管了,生产就有停工待料的危机……。于是机台梁师傅主动提出和我连夜去转运站背岩芯管。返程要过一条七八米宽的小河,只得脱去鞋袜,赤脚淌水过。冬天,北风呼啸,冰水刺骨,我差一点晕倒在冰水里,幸喜梁师傅急忙走过来,扶着我,牵着我过了河,至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还记得有一年在杨家坪施工,时值岁尾年初,快过年了,年轻人都盼着下山去基地过节团聚。可传来了队部的指示:“今年会战任务繁重,不放年假了,所有施工人员就地坚持生产,过革命化的春节”。在野外过惯了的人,也能理解,利用这几天安装了一部17.5米的铁塔,搬迁了一个工地,赢得了一些时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三年就这样匆匆过去了,磷矿勘探大会战在欢呼声中胜利结束了,地质人凭自己的智慧和吃苦精神,提交了品位好、储量大的磷矿勘探报告,硬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来。
(四)新时代新征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的深入,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踏上了新的征程,尽管任重道远,但新的使命在召唤我们继续砥砺前行!
地质勘探单位的改革,快步如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的游击队进城了,工作重心由深山老林转移到现代文明的城市,这是谁都始料不及的。我们单位的工作重点,已然走入了城市,这从我们新单位的名称“湖南省城市地质调查监测所”就可以看出来。是的,时代在发展,城市地质,从国家层面进入到规划与建设之中,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发扬老一辈地质人“三光荣”、“四特别”精神,在省院和所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一如既往,
勇往直前, 在新的时代、新的领域走出一条更宽阔的发展之路,我们始终坚信,路是人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