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在一线|省地调所与省资源所技术专家共赴矿山一线 深化科技交流与合作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和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省地质院关于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深化实施人才强所战略,省地调所科创中心开展“博士在一线”活动,旨在进一步鼓励引导高端人才深入基层、服务一线、锤炼品格、增长经验,把论文写在三湘大地,把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落在实处。
为深入实施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贯彻落实所党委决策部署及所一届三次职代会精神,积极响应所“博士在一线”工作方案,近日,省地调所的李彬、黄乐清、石少华三位博士在完成湘中地区锰矿调研考察任务后,立即转战湘中龙山锑金矿山一线,与省资源所的技术人员共同开展了一场富有成效的野外考察及科技交流活动。
近年来,省地调所在雪峰造山带锑金钨控矿构造、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与此同时,省资源所在龙山、渣滓溪、古台山等矿山的深边部找矿工作中亦是成绩斐然,为省内锑金增储指标任务的完成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基础上,双方共同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江南造山带湖南段金锑矿找矿靶区优选与勘查示范”,为本次野外考察与科技交流提供了契机。
李彬博士矿山坑道现场分享有关构造问题的认识
交流现场,李彬博士凭借其在锑金钨矿床构造控岩控矿及成矿作用等领域的研究经验及深厚造诣,在矿山坑道内就断裂运动学标志识别、区域构造变形期次划分、及构造在矿体空间定位中的关键作用、岩浆作用等关键问题与现场技术人员进行了互动交流。黄乐清博士和石少华博士也分别就各自的研究领域进行了交流分享。
交流过程中,省资源所服务矿山深部找矿项目组的技术人员详细介绍了深部钻探的进展情况。双方技术人员围绕地质找矿和地质科研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为后续的科研与找矿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双方技术人员深入讨论地质找矿和地质科研问题
双方技术人员一致认为,这种面对面的深入交流不仅是技术上的切磋与碰撞,更是思想上的交流与融合,对于促进双方的经验共享与知识传递、解决实际问题、推动项目进展具有重要意义,并希望能够持续深化这种兄弟单位之间的交流模式,以项目促交流,以合作求突破,共同推动地质找矿与地质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
未来,省地调所将继续秉承“需求导向、创新驱动、协同合作”的原则,深入推进所“博士在一线”工作方案的实施,充分发挥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的优势与作用,通过深化与兄弟单位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与机制,为地质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个人简介
李彬,男,1984年生,博士,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区域地质及矿产的调查研究,主要方向为区域构造与矿田构造、金多金属矿成矿机制、矿床保存与资源预测。主持省部级和厅局级地质调查和科研项目(课题)5项,参与各级科研项目7项。在青藏高原东部构造-岩浆演化、湘东印支期岩浆活动、江南造山带湖南段构造成矿序列与金(锑钨)成矿机制等方面进行过较深入研究,并就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中国科学:地球科学)》《Ore Geology Reviews》《岩石学报》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篇,合作累计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东华理工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湖南省青年地质科技奖,自然资源部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
黄乐清,男,1985年生,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读博士研究生。目前系湖南省地质院地质资源与文旅融合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先后主持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生产项目7项,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项目十余项。首次系统提出了湖南白垩系古沙漠理论,对白垩纪极端古气候、古地理、古环境事件的岩石-古生物响应,加里东时期扬子-华夏地块的汇聚、拼贴的沉积响应,华南内陆衡阳-攸茶白垩系红盆形成的盆山耦合过程及其沉积记录、沉积盆地的资源聚集及地质储碳储能效应等有较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创新性成果。目前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9篇。先后获得全国科普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南省地质学会科技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石少华,男,1979年生,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现任湖南省地质调查所地学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矿产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和地质科研等类型项目十余项,作为主要骨干参与项目二十余项;作为申报项目负责人成功申报了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湖南省地质调查所院士专家工作站、成功组织申报湖南省地质调查所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全省沉积型锰矿成矿作用与找矿预测、全省基性-超基性岩矿产成矿、全省砂石骨料矿产评价与勘查、华南硬岩型铀矿成矿作用等专业领域进行过较系统深入工作。公开发表中文核心以上级别刊物论文20余篇(第一作者7篇),系中南大学和湖南科技大学校外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省121创新人才工程三层次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