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常德市以作风之变筑牢民心之基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央第三指导组与常德市委同向发力,做好“加减法”组合拳,为基层减负持续赋能。
向形式主义“亮剑”减负不减责任
2025年7月4日,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党支部书记段德喜走进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早稻收获在即,他这些天一直忙着农机服务的摸底、协调。
段德喜表示,2024年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基层减负的情况时,村部的牌子从38块减到了12块,一年过去了,村部的挂牌又减少了2块。
“和牌子一同减少的还有职能部门交办的事项、要求村里开的证明、村干部手机上种类繁杂的微信工作群等等。减负不减责任,现在大家有更多时间到群众中去,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落到实处。”一年来,港中坪村完成了自来水增压工程,新建了污水净化池,推进了高标准农田改造、旧房改造等,村民幸福感全面提升。
坚决向形式主义“亮剑”,一场基层治理变革在常德从上至下掀起。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常德开展“十减”行动,实施“十增”举措,从市本级组织开展的“百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评为基层减负”调查情况来看,认为取消事项“很有效”、工作负担“明显减轻”的占比均超过了95%。
听民声改作风重拳整治顽瘴痼疾
近日,在位于安乡县的中国洞庭湖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现场,湖南临丰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体验到了常德服务的新速度:“网上提交材料,两天半就拿到了施工许可证,全程‘零跑腿’!”
这样的高效并非偶然。为了打通企业办事的堵点,常德市创新推出“数字+流动”审批模式,依托“一网通办”平台,将审批窗口前移至企业现场受办,让企业办事效率提升了70%。这是常德市坚持开门搞教育、主动倾听各方声音,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优化服务、破解难题实际行动的一个缩影。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常德市把深入基层、查摆问题、改进作风作为关键。在武陵区,“走找想促”活动深入群众,精准聚焦急难愁盼和基层痛点,累计收集381条问题和建议,已经推动解决了121个。鼎城区则注重“学查改”的闭环效果,坚持开门纳谏,收集了31条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建议,并以此为导向,强力推进顽瘴痼疾的整治。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打造了线上线下融合的维权通道——线上“你呼我应·维权永在线”,线下“你诉我办·当面解民忧”,确保对消费者的投诉举报快速响应、接诉即办。今年上半年,全市受理了近万件咨询投诉举报,办结率高达99.97%,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19万元,信访件更是做到了件件有回复。
创新“一码通”拧紧制度“阀门”
7月10日午餐时间,在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夹山镇政府食堂,来该镇检查工作的常德市生态环境局石门分局执法队队长刘学平一行人正在扫码就餐。自7月2日常德市部署规范全市公务活动“一码通”交纳伙食费、交通费以来,全市机关事业单位食堂都已完成赋码亮码。
这次学习教育明确要求集中整治违规吃喝,重点整治“吃公函”“吃食堂”“吃下级”等7个方面。6月30日,常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纪委、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全市公务活动“一码通”交纳伙食费、交通费实施办法(试行)》,要求交纳伙食费、交通费严格遵循“谁消费谁付费”原则,使用本人名下的移动支付账户完成扫码支付,严禁接受接待单位提供的免费用餐用车、超标准用餐,严禁将应由个人支付费用转嫁给接待单位或其他单位、个人。
“实施‘一码通’交纳伙食费、交通费后,我们事实上没有了本市内的公务接待费,大大减轻了负担。”夹山镇党委书记张雄风表示,经初步测算,他们每年可节约公务活动经费约14万元。
除“一码通”交纳伙食费、交通费外,常德相关部门上线、更新了惠企政策“一码通”,累计企业受众1万多人次;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防治“四风”,建成“智慧公物仓”,集成资产入库、申领、调拨、维修、处置全流程功能,实现“一物一账”动态追踪,让市直单位资产调剂需求保障率达到80%以上,新增机构资产配置节支率超过30%。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