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矿情│《最美人间五月天》
发布时间:2024-11-08 09:17
来源:
湖南工矿所物探院副院长
周翔
“好啦,今天暂时就先修改到这里,大家辛苦啦,赶紧去休息吧。”已是深夜了,随着这日工作的告一段落,我站起身,揉了揉酸胀的肩膀,起身来到院内的操场。这是“锰三角”花垣县锰矿区矿井涌水治理工程项目部,此刻雨已经停了,随着同事们陆续地回寝,偏远的乡野里,耳畔只剩下不远处偶尔传来的几声蛙鸣,项目部在路灯的映衬下显得愈发寂静。抬起头,项目部会议大楼上的那几句标语再度映入了我的眼帘:“牢记地质湘军使命,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昏暗的灯光下,这些字并不是很起眼,仿佛一直未曾出现,又仿佛一直巍然矗立,矗立在祖国的每一寸山河,矗立在地质人的每一处身心。蓦然回首,投身地质已有十年,十年光阴飞逝,变化万千,过往的种种如电影倒带一般,在我的眼前呈现。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2015年,正式告别校园生活的我,来到原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从事地球物理勘探工作。一座位于城郊结合部的小山上,一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居民小区里,一栋占地六七十平方的两层老旧办公小楼,这便是我所属部门物探院的办公住宿地址。当拖着行李箱来到办公楼前时,原先的新奇退散,带着难以置信的错愕,我石化在原地。直至后来,物探院搬进了整洁舒适的新办公室,多年的经历也让我逐渐明白,正因为空间狭小,才图谋发展,才造就了工矿人蓬勃进取、永不言弃的精神。
逢山开山,遇水搭桥,作为一个给地球做“CT”的影像医生,我更喜欢把自己比作一个游历探宝的修士,手中的物探仪器便是我的法宝,拿着这法宝,我在云南的密林中穿行,抹去虫蚁的叮咬,拨开腐朽的枯木,越过泥泞的沼泽;我在吉林的雪地里挥舞,零下二十多度的气温冷却的是那一根根叮当作响的铜棒,是那一捆捆蜿蜒铺展的电缆,却冷却不了那一双双划破皑雪的脚印;我在内蒙古的草原上驰骋,大漠戈壁,黄沙漫天,狂风卷起滚烫的沙尘,像无数利刃从八方呼啸而至,那迎风而上的地质人,此刻又是多么的渺小;我在湖北的河流间遨游,汹涌的河流,带着些许混沌和沉重,拍打在引测线横穿而过的地质人身上,似发怒的野兽,要冲破这横亘在眼前的枷锁;我在四川的大山里徜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巍峨高耸的大山里,一句简单的“今天咱们要翻越到这座山的背后”,是地质人负重前行下迈不完的步伐,流不完的汗水,是地质人的欲与天公试比高;我在广西的峻岭下攀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岩壁的细雨如诗如画,轻轻滴落在地质人的肩头,滴落在被坚石划破的迷彩服上,滴落在那尚未愈合的一处处伤口,风吹过,仿佛在那山谷间轻声吟诵:“勇士,加油!”
试寻野菜炊春饭,便是江南二月天
随着地质黄金十年的过去,为了谋求发展,我们必须多方面学习各种更先进的技术方法,充分挖掘处于低谷期的地质市场,承担以前可能不曾涉及,但现今不得不力争的各类业务。作为物探人的我,十年的生涯中,已经数不清有多少个迎着朝露出发的清晨,多少个通宵达旦的夜晚。方案设计、测线布置、数据采集、成果编制、报告审定。从测煤孔、工程孔、水文孔,到找水、找矿、找构造,再到各种工程检测、不良地质体勘查、环境生态修复、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等等,几乎物探的各类设备,各种项目类型都被我尝试了个遍。在与数据打交道的日复一日中,伴随着一次次成果的提炼,一道道技术难题的突破,我从昔日初出茅庐被师傅们训斥着、鼓励着、保护着的臭小子,而今已然成为一名可以独立承接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十年里,好像变了很多,也好像并未改变,变的是日新月异的时代,变的是集十八般武艺,越来越被市场所认可的物探院,变的是合并后更加朝气蓬勃的工矿所。而不变的是那一颗仍旧滚烫的初心,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战天斗地、无私奉献的湖南地质精神。
每当山野里归来,褪去一身的疲惫,拨通家人的电话,问一句安好,聊一聊里短,道一声珍重。地质人的生活平淡而不平庸,质朴而不粗俗,我们把陪伴家人的时间留给那繁盛的树林、那皑皑的白雪、那陡峭的石壁、那呼啸的黄沙、那湍急的河流、那巍峨的大山。地质人的愿景很小,小到只是谋一门生活的平稳,图一个家庭的安康,担一份个人的职责。地质人的愿景也很大,大到坚守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无愧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钻研、特别能开拓、特别能奉献的地质传统,不负于“强国有我”的矢志誓言。
暮春渐远初夏来,最美人间五月天
还记得初来单位时一位前辈问过我的一句话:“选择这个行业,你后悔吗?”回望十年前自己懵懂而青涩的回答,十年后的我,依旧无悔,只是这份回答中更多一分坚定,多一份豪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地质工作者,我们已悄然接过老一辈地质人传递的火炬,成为新时代的领航者,为践行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而努力奋斗。
前路漫漫,并非坦途,我们仍在不断地挑战与攀登,如何助推工矿所改革升级圆满落地,地质事业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如何响应新时代人民大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更高要求。作为地质青年,我们必定要有所作为,传承“三光荣”“四特别”精神,把最好的青春奉献给最热爱的地质事业。“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我坚信,我们新一代地质人将不负韶华,载着这份梦想书写好属于自己时代的地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