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矿调|地质廉洁文化故事展(五)

日期:2024-07-23 09:43


在湖南地质的壮阔画卷中,有一群人,他们以清廉为笔,以奉献为墨,书写着地质事业的辉煌篇章。为深化“清廉矿调”文化建设,省矿调所纪委开展地质廉洁文化故事征文活动,动员各支部党员干部,共同挖掘和传递身边的清廉故事。

在这些故事中,我们见证了劳模的辛勤与汗水,先进工作者的创新与进取,优秀党员的忠诚与担当,以及优秀党务工作者的服务与奉献。他们的身影,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地质人的前行之路。我们精选出优秀篇章进行展播,希望这些真实、感人的故事能够激发每一位干部职工的学习热情,传承和弘扬地质人的廉洁精神和优良传统。让我们共同学习身边的榜样,汲取精神养分,为地质事业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父与子的地质传承

微信图片_20240729090210

张跃彩(右一)工作照

有这么一台钻机,被中南地质局、共青团中央命名为“五四青年号钻机”,是原地矿部“找矿有重大贡献的十二面红旗之一”。而我的父亲张跃彩,39载走南闯北,横贯东西,把“五四青年号钻机”带入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湖南省模范班组”方阵,并荣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世纪80年代,在找矿大会战中,父亲发扬创新精神、全身心投入到绳索取芯钻进工艺试验中,创下了建队37年来钻孔最深、质量最优、速度最快、事故率最低的纪录。90年代,父亲承担了铁道部难度极高、地质条件恶劣、施工环境艰苦的宜万线铁路工程。在无人烟的荒野中克服重重困难,高质量完成10个钻孔和7000米的勘察工作,赢得铁四院的高度评价,为单位开拓铁路线路勘察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父亲抓住西部开发机遇,带领“五四青年号钻机”挺进贵州,开启了从金属矿勘探向煤田勘探转变的十年之旅。工艺变化、地域变化、环境变化,父亲丝毫没有退却,迅速熟悉环境,不断创新工艺,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当年取得完成八口钻井、钻探进尺超过5000米的出色成果,赢得业主的高度赞叹。

父亲的艰苦奋斗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毕业后我也成为一名与父辈并肩奋战的地质新兵。我工作的第一站就是湖北恩施的原始森林。密林深处极易迷失方向,经常会有蛇虫猛兽的不期而遇,每天都在上演荒野求生的戏码。脚上的水泡、脸上的划痕、渴睡的眼睛、枯燥的工作,令我叫苦不迭,有时真想背上行囊一走了之。每当这时,脑海中就会浮现父亲在钻机上忙碌的身影。父亲的执着和坚守化作一股无形的力量,励我坚持、催我奋进。

张毅(左一)工作照

在我负责的众多项目中,最为棘手的当属广州白云机场项目。机场扩建项目要求不停航施工,涉及面积大、管线复杂、权属部门多,协调难度极大,每项工作的开展就好比“十个手指弹钢琴”,决不允许踏错半步。为了确保项目按时完成,我不得不日夜兼程,白天蹲现场跑部门,晚上还要加班加点赶资料。经过三个月艰苦卓绝的连续奋战,终于按时保质完成了任务。那一刻,喜悦和释然交织在我的心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父亲的不易和伟大。

《温家宝地质笔记》里写道:“我坚信,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也没有到不了的岭。山越高,意志愈坚;岭越远,胸怀愈宽”。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三光荣”“四特别”精神永不褪色。

作为新时代的地质人,我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传承优秀地质精神,用实际行动,用坚强臂膀,扛牢使命担当,续写地质荣光。

(文字/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