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矿调|地质廉洁文化故事展(十二)匠心地质路,奋进正当时——记地质技术服务中心项目负责人陈志强
日期:2025-05-26 09:47
导读
在湖南地质的壮阔画卷中,有一群人,他们以清廉为笔,以奉献为墨,书写着地质事业的辉煌篇章。为深化“清廉矿调”文化建设,省矿调所纪委开展地质廉洁文化故事征文活动,动员各支部党员干部,共同挖掘和传递身边的清廉故事。
在这些故事中,我们见证了劳模的辛勤与汗水,先进工作者的创新与进取,优秀党员的忠诚与担当,以及优秀党务工作者的服务与奉献。他们的身影,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地质人的前行之路。我们精选出优秀篇章进行展播,希望这些真实、感人的故事能够激发每一位干部职工的学习热情,传承和弘扬地质人的廉洁精神和优良传统。让我们共同学习身边的榜样,汲取精神养分,为地质事业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匠心地质路,奋进正当时
——记所地质技术服务中心项目负责人
陈志强
图中人物|陈志强
本期的主人公是地质技术服务中心陈志强。他扎根一线十三年,早已成为独挡一面的项目负责人。他不仅是地质找矿领域的“多面手”,更是团队攻坚克难的“顶梁柱”。从地质勘查到水工环调查,从矿山环境调查再到国情调查,他勤学好钻,如扎根岩石的劲松,在平凡的岗位拔节生长。凭借多年的付出和对地质事业的贡献,他连续七年荣获单位“先进工作者”称号。
好学深思炼本领
陈志强毕业于中南大学地质工程专业。2012年,到单位报到的第二天,他便奔赴项目一线,全身心投入实践,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融入实际工作。从岩石到地层,从地质填图到槽探、钻探、坑探编录,从手图到成果图,他始终以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反复推敲论证,力求每份报告都逻辑严谨、数据翔实,达到高质量标准。正是在这日复一日的实践打磨中,他的专业技能飞速提升。
2014年至2018年,地质行业进入新的转型期,传统地质业务量大幅收缩。部分地质技术员为了发展,纷纷转型。陈志强所在部门也顺应形势,转向地质灾害防治领域。面对这些新的业务,陈志强深知唯有提升专业技能才能破局。他主动申请参加Acrgis软件培训班,白天在课堂上汲取知识,夜晚观看学习视频巩固要点。遇到技术瓶颈时虚心求教。凭借这股钻劲,他不仅快速实现从“零基础”到“熟练精通”的跨越,还能反过来指导团队里的其他成员,使团队整体实力大幅提升。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所负责的项目成果屡次斩获佳绩,赢得了部门领导和业主方的高度赞誉。
陈志强的锤炼远不止于攻克技术难关,他还主动挑起年报编写、柿竹园矿权上市储量核实等综合性报告工作的大梁,在海量数据与复杂材料中抽丝剥茧,确保成果精准无误。随着业务版图不断拓展,他从单打独斗的技术骨干,成长为团队管理者。在统筹协调与团队建设中,逐步积累经验,实现了从技术尖兵到复合型人才的蜕变。
图中人物|陈志强(前)
攻坚克难立功劳
2020年至2021年,新冠疫情肆虐,各行各业都在这场风暴中受到冲击,地质工作也不例外。在这段艰难时期,陈志强挑起了项目负责人的重担,完成郴州市宜章县、苏仙区以及郴州市矿产资源国情汇总调查报告。他接手的这些矿区,情况复杂。宜章县的瑶岗仙、界牌岭、长城岭、安源等矿区,开发时代久远,矿区保有资源量和采损数据难以精准核实;加之调查对象数量众多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海量资料关联性弱、衔接不畅,加大了工作难度。
地质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尚峰回忆道:“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是一项时间紧迫、要求极高、任务量极大的工作,是绝对不能延误的政治任务。在那段时间里,陈志强几乎全年无休,晚上加班、周末加班、节假日加班,对他来说就是家常便饭。他在做脸部囊肿手术住院期间,心里还一直想着工作,不停地通过电话、微信协调各项事务。刚一出院,他就赶回单位继续上班,大家都被他这种敬业精神打动。”
为打破上述项目面临的困境,陈志强秉持“静得下心、耐得住烦,实事求是、去伪存真”的工作准则,化身“资料猎手”,足迹遍布省档案馆、市县局档案室及各矿山单位。为获取关键资料,他在县局档案室连续数天反复翻阅、比对,将陈旧档案翻得“卷边破损”,争分夺秒收集基础资料。面对资料的庞杂无序,他运用“时间轴”工作法,以时间为脉络梳理各项数据,逐一标注资料断层处需补充的“停产证明”“储量变动台账”等关键附件,确保数据的有效性与连续性。遇到逻辑矛盾的资料,通过实地走访、电话问询等方式,不厌其烦地向多方求证,对数据进行交叉核验。在他夜以继日的努力下,苏仙区柿竹园矿区调查报告不仅数据精准翔实,更构建起科学规范的调查范式,被资源部选为全国4个典型矿区调查报告之一印发推广。
有了成功经验后,陈志强第一时间把自己的心得分享给团队成员。他耐心地指导大家系统地梳理资料,条理清晰地清理调查对象,准确核实矿体资源数据以及撰写报告中关键章节的核心要素。在他的带领下,团队高效协作,为顺利完成矿产资源国情调查这项意义重大的“政治任务”立下了汗马功劳。
图中人物|陈志强(右一)
拼搏创新获佳绩
2023年7月至2024年10月,陈志强担任临武鸡脚山锂矿勘探项目(以下简称“鸡脚山项目”)负责人。项目所在地位于地形陡峭复杂的通天庙山顶。面对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他带领团队仅用1年时间,就完成了9.2万米的钻探进尺,高质量完成了工作任务。在团队成员眼中,陈志强就是不折不扣的“铁人”“拼命三郎”。一位团队成员回忆道:“陈志强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在白板上写下当天的工作安排,吩咐购买日常用品,安排好当日伙食后,便赶到项目水泥岩芯坪,仔细检查各钻孔编录员的工作。其他人午休时,陈志强不是在整理项目资料,就是在与钻机方、业主对接工作。”正是因为陈志强有着对工作躬身力行、精益求精的敬业态度,该项目在自然资源部评审中心组织的30%钻孔实地核查中得到检查组的高度赞赏。
鸡脚山项目施工高峰时期,矿区有4家钻探公司近30台钻机同时作业,每日进尺可达千米,单日终孔钻孔最多时有7-8个,编录岩心长度在500-1000米,采样个数高达250个,采样长度达480米。不仅如此,项目开展过程中还涉及多个专业的沟通协调,以及大量综合表格、图件的整理。面对如此高强度的工作,陈志强深知,必须找到一种科学高效的管理方式,让项目高效、高质量运转起来。经过反复思考与探索,他尝试将项目管理模块化、精细化。他将项目拆解为野外勘查与成果报告编制两大类别,又把每个类别细分成多个小项,按照时间轴依次清晰标识,把任务具体分配到相应时间和责任人。
得益于这种细致清晰的管理模式,每每业主及上级领导视察参观时,他总能迅速准备好汇报材料。项目大股东在内部会议上明确表示:“以后关于鸡脚山项目的技术汇报,陈经理必须在场,我要听他的专业介绍。”
在多数项目因修路占地赔偿、植被损毁问题而头疼不已时,鸡脚山项目创新采用了索道和大型无人机吊装钻探设备技术,并引入先进轻便型液压钻探工艺和设备。这些创新举措不仅克服了施工条件艰苦的关键难题,实现了绿色勘查,还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为顺利完成9.2万米钻探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同类型勘查项目提供了可借鉴的勘查的思路和方法。
经过持续不断的创新攻坚,项目成果已成功转化为令人瞩目的找矿突破——成功探获超大型锂矿床、超大型钽矿床,以及大型钨、锡矿床与中型铌矿床。陈志强主持编制的《湖南省临武县鸡脚山矿区通天庙矿段锂矿勘探报告》,凭借科学严谨的内容和突出的成果,获得了部评审中心及专家组的高度认可与一致好评。这一勘查成果为矿调所获评“中国地质调查局2024年地质调查工作成效显著”单位发挥了关键作用。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靠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地质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亦是如此,其奋斗目标的实现,需要每一位从业者付出不懈努力。陈志强把敢干实干当作干事创业的行动指南,将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特质,在工作中出实招、求实效,用实际行动铸就了地质找矿领域的辉煌业绩。
(文字整理/文松翥 陈志强 供稿/纪检审计室 编辑/唐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