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质科技 > 科技创新

省物化所博士后工作站开展科研人员中期考核

10月9日上午,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科研人员中期考核会议在湖南地质大厦11楼会议室召开,陈剑锋、徐军伟2名博士后中期考核获评优秀。省地质院院长何寄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省生态环境事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翔,省地质院研究员级高工黄建中,省自然资源厅一级调研员陈强春,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部长周厚祥,中南大学地信学院党委书记、合作导师邵拥军,中南大学地信学院合作导师赖健清,省地质院高咨中心主任、省物化所正处级干部、博士后导师何红生,省物化所副处级干部肖金成等8名教授担任考核组专家成员。省自然资源厅科技发展处一级调研员王礼尧、省人社厅专技处副处长龙涛到会指导。省物化所所长廖凤初介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基本情况,党委副书记、副所长骆检兰主持有关议程,省地质院有关部室,省物化所有关所领导、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廖凤初介绍了省物化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基本情况,向与会领导、专家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并表达了建设好、发展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信心和决心。省物化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2013年8月经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为省物化所科技创新、高端人才队伍培育、重点专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剑锋、徐军伟是省物化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的首批次博士后。会上,陈剑锋和徐军伟2名博士后分别汇报了博士后工作中期研究成果。陈剑锋的研究课题为《湘西南苗儿山岩体北西部加里东期钨锡多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在站期间以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发表论文2篇(另有3篇第一作者论文在审稿中,均为SCI论文);徐军伟的研究课题为《湘中锑矿带成矿系统与老矿山深边部找矿预测》,在站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篇(SCI论文1篇),专著1部(另有3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的论文在审稿中,其中SCI论文2篇)。

考核专家组成员就两项研究课题内容做了认真细致的点评,就相关科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下一步工作的建议。经由专家组成员的考核,认为该两项研究兼具理论的创新性和指导找矿突破的实效性,对丰富湖南省钨锡锑等战略性关键金属矿床的成矿理论以及指导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一致同意两位博士后的中期考核评级结果为“优秀”。

何寄华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地质院自组建以来,院党委、院行政一直高度重视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的搭建和实施工作,做到了程序上规范、选题上把关、要素上保障。物化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地质院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展示地质发展新貌的重要阵地。在省人社厅和省自然资源厅的关心和指导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顺利变更名称,开展课题研究,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两位博士后进站以来,个人成长很快,不仅提升了科研能力,丰富了科研素养,深化了研究方法,还聚焦了重大问题、创新了研究重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何寄华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下一步建设和两位博士后的研究课题提出希望和要求。他指出:一是要坚持求实求是的科研精神。地质工作是十分复杂,带有隐蔽性,难以精准定量的研究工作,既要面对前人已有研究成果,还要面对新发现的地质现象。地质科研要大胆设想、科学求证、精准论证;要敢于从系统理论体系角度和区域成矿规律当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善于打破既有认识和惯性思维,敢于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认识。二是要坚持多出成果的目标导向。培养博士后的目标是从产学研合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创新的理论成果和创新的实践成果。要围绕找矿目标和找矿突破这条主线,聚焦开题报告中的课题目标,理清研究逻辑关系,解决解答核心问题,把博士后工作期间取得的进展做实,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三是要坚持示范引领的带动作用。全院要形成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要建立完善的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地质院将在进一步做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打造人才培养高地上久久为功,在找矿理论、找矿方法,找矿实践上取得原创性成果,为全省资源能源保障提供支持。

省物化所博士后工作站开展科研人员中期考核

29074080

foot

主办单位:湖南省物化所
网站标识码:4300000027
ICP备案号:湘ICP备2022025797号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单位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二段898号
联系电话:0731-89862601     邮编:410114
公安机关备案号: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2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