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学笃行进行时|省委书记沈晓明来院调研讲话精神学思践悟专栏(五)

发布时间:2025-04-22 14:05

【编者按】省委书记沈晓明3月26日调研省地质院的重要讲话,如春雷激荡,在省水环所引发热烈反响。全所通过党委扩大会议、党支部共学、部门及实体践学等形式积极组织学习研讨,推动讲话精神向基层延伸、向实践转化。领导干部聚焦“五点要求”明方向、紧扣“三个贡献”强担当,围绕政治方向、找矿使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安全生产、开放合作等核心任务,以“专题研学+岗位践学”模式推动学习走深走实。现推出“深学笃行进行时”学思践悟专栏,持续推动讲话精神见行见效、落地成势。


勇于担当作为竭诚“地质报国”

党委委员、副所长 伍式崇


自3月26日沈晓明书记到地质院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以来,全院上下掀起了一股学习沈晓明书记讲话精神的热潮。做为省水环所的一名班子成员,结合分管领域,个人认为我所未来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强化资源能源安全保障

紧紧围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打造湖南万亿矿业产业,深耕三大资源基地:茶陵锡田—邓阜仙地区钨锡锂铌钽多金属矿、浏阳—醴陵官庄地区金矿、沅陵官庄—桃源冷家溪金矿,在找矿增储上持续发力、深度挖掘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发产业链的服务潜力。同时,积极谋划株洲市优势矿种的找矿勘查和矿政管理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献计献策。

二、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重点围绕水资源、水环境两条产业链开展工作。在巩固传统优势领域基础水文地质调查、找水找热勘查的同时,大力拓展矿区水工环地质勘查服务。在近年来住建、生态环境领域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构建起一个涵盖水土污染调查评价、预防预警、治理修复、效果评估等环节的完整水土污染防治产业链,服务全省的生态文明建设,为美丽湖南建设添砖加瓦。

三、加强科技数据支撑

以全力建设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湖南省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基础,持续加强科技创新赋能,重点研究矿床成矿规律及精准预测、地下水污染溯源、地下水污染源头减量等技术,开发系列成熟技术,编制标准规范、技术指南,打造领域内标杆人才。打造全省水文地质+环境数据一张图,构建一个全面、智能、动态的大数据支撑平台,实现多源数据综合分析、智能分析、可视化展示,助力水环产业高质量发展。未来,我们将以沈晓明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引,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勇担使命,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贡献地质力量,以实际行动诠释“地质报国”的使命与担当。


工勘院有限公司总经理、生态中心主任 何峰


省委书记沈晓明来省地质院调研的讲话精神,为新时代地质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服务国家战略和湖南发展的精准定位。我深感省委对地质院的期望之高、要求之细。我作为省水环所所属企业主要负责人之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贯彻落实沈晓明书记的讲话精神。

优化企业产业结构,主动融入主责主业。以测绘、工程勘察、试验检测等手段为支撑,加快企业产业能力升级,如升级遥感技术,利用地质遥感手段选定找矿靶区;勘察技术浅钻变深钻等技术升级,主动融入主责主业,服务主责主业。

加快人才结构调整,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专业技术人才、结构性人才的引进,着重培养新质生产力的研究与利用,赋能产业发展。

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保证队伍和谐稳定。一方面积极开拓市场,承接质量较高的业务;另一方面强化成本管控,减少无效开支,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维持队伍和谐稳定,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始终坚持开放合作,服务事业发展大局。通过多途径、全方位深化开放合作,持续拓展市场新地域、新领域。着力构建全产业链条优势,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实现与主责主业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同发展。


科技合作室副主任(主持工作) 孙杨艳


此次晓明书记莅临地质院调研指导,在充分肯定地质工作成效的同时,也让我们对自身工作重点和攻坚方向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结合科技合作室职能定位,现阶段需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以科技创新赋能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地质事业要发展,必须加快推动人才培养培育、科学技术提升和科技装备改进。一是做实做强科技创新平台、做细做精科学研究项目,以创新平台为依托,加大科技人才培养,以科研项目为抓手,促进科学技术攻关,构建“平台孵化项目-项目培养人才-人才反哺平台”的良性循环机制。二是加大基础地质研究,聚焦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痛点,集中攻关。三是着力培育和发展地质新质生产力,将科研项目和生产项目有机结合,从生产中提炼科研,用科研成果指导生产、深化生产、提升生产。

二、持续推进地质科普宣传

我所在科普宣传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近几年打造了多项优质科普作品。科普视频获科技部和自然资源部双项优秀科普视频奖项,出版的科普手册广获好评,科普人员也曾荣获湖南省科普讲解大赛、湖南省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等多个奖项。下一步,我所将持续推出高水平的科普视频、科普手册等作品,继续推进“地质知识进校园”等科普宣讲活动,并积极探索在我所建设集科普教育、科研展示于一体的株洲市地质科普馆的可行性。

三、不断强化科技成果集成

在开展地质科研项目的同时,必须加强科技创新成果集成。汇聚研究成果,形成具有知识产权的多项成果集成,将科研成果进一步凝聚与升华。重点培育专利软著权、行业标准、学术专著等高质量成果。同时,高度重视项目报奖,积极推动我所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广泛被认可,被熟知,创造典范,打造标杆。(文/伍式崇/何峰/孙杨艳  编辑/申卫卫)